第217章 重启祭台[第1页/共3页]
已是十八年前、她出世那年的石砌祭台了,现在重现于先人面前,仍沉稳寂静地站在原处,由周国虔诚细心的拾掇去了积灰,洁净的仿佛昨日刚被各国君主抚过普通。
一边是她和元太姥地点的前朝皇族;一边是鲜卑天子牵头的周国阵营;一边是手捧红匣白玉玺的安德王、齐国阵营。
元无忧见惯了鲁阳地下溶洞的诡谲,此时置身于被周国军队开凿得开阔、规整的石壁内,竟然感觉如入殿堂普通亮堂。
元无忧本日并未穿齐国红、周国黑,而是一身橙黄色大袖襦裙,她面向祭台,独坐中心,透过镜中看身后的世人,莫名有种上朝的错觉。
高欢就是在当时,和几位同袍在西魏女帝面前签下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的血契:倘若元氏女帝守不住传国玉玺,便向弟兄献上玉玺,由承接天命者庇护华胥女。
倒是他身侧站着个穿蜡染裙,满头银饰的苗疆少女。元无忧都不消看,一瞧见那面青铜镜,以及耳畔哗哗棱棱的铃响声,就知闹闹来了。
直到克日!被埋入鲁阳底下的祭坛,又被周国挖了出来。
喜好一裙反臣逼我当昏君请大师保藏:一裙反臣逼我当昏君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话是文宣帝高洋亲口所传,按照就来源于神武帝高欢留下的这道遗诏。
即便获得前提如此刻薄又恶棍,世人仍对其趋之如鹜。而旧事重提的启事,就是十八年前,西魏派玉玺出使十万大山,在鲁阳祭坛被骗着北齐文宣帝,女帝当场写了遗诏,又把遗诏置于祭坛,但不久后南梁不讲武德拦路掳掠,玉玺遂被人抢的乱七八糟,谁还在乎那遗诏啊。
她推着二轮车的构造,轱轳往前滚去。
换句话说,就是倘若元明镜有一天献出玉玺,就是知天命走投无路之际,故而她与弟兄们缔盟的实证,就是留了个空缺无字遗诏,盖了传国玉玺的印,还让高欢等人都盖了本身的印,往前任她写甚么,都由接天命的人去履行。
毕竟是华胥女储君授意甄和顺,将玉玺送到安德王手里,兰陵王尚是戴罪之身,为避嫌不能触碰玉玺,齐国这边天然由安德王出面了。
而这份血契迄今还在华胥女帝先人手里,现在南北朝胡人入主,推许汉风,鲜卑统治者对玉玺的热忱较汉人有增无减,但不管胡汉掌权者如何争抢,都是分歧礼法的乱臣贼子。
世人在这一刻十足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喘地,紧盯着高延宗的行动。
本来,在女帝稳坐西魏国主,与旧部们列立东西两魏时,为修邦交,安民生,曾与昔日六镇叛逆的同袍、现在盘据一方裂土封侯的弟兄们达成过和谈。
特别是近年来山洪倾泻,祭坛被泥沙埋葬上天下,更没人提及女帝遗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