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白眉清风剑 - 第六回 计定先安内

第六回 计定先安内[第2页/共3页]

包拯慷慨陈辞道:“襄阳王要反!征西副帅逃逸、摆布尉将军皆死于军中,这必是毕文之奸谋!”

包拯道:“陛下命臣时候重视襄阳方面的动静,据部属探悉,毕文与襄阳王之间确有来往。臣屡劝陛下召回毕文,另换他将。圣上不听臣之言,终有本日毕文之乱。”

赵祯接道:“交趾之事,朕夙夜忧愁,未曾想竟愈演愈烈,已然成势矣!”

此旨一出,满朝震惊。

吾皇陛下,臣毕文急报。

八王接过,未看毕,已是面色大变。

自宋太宗赵匡胤以后,数十年安宁的江湖,今后而始乱。

庞籍早已知仁宗心机,将仁宗讲不出口的话讲了出来:“周天一军功赫赫,可他逃出了虎帐。我大宋一朝,逃兵之律,必治满门。非此一法,不敷以令毕文松弛而不起疑!待突袭襄阳胜利以后,令摆布两路军钳制毕文路军,再遣使犒军,方可于军中将毕文擒而拿之,不使军中有乱,不令西夏有可乘之机!只是委曲了周将军!”

包拯续道:“现在交趾智高为乱,已成如洪之势。西夏李元昊于此时乘机提兵来犯。西路雄师骤发此事,于南边交趾兵变有关。清楚是趁我大宋南边未靖,便雄师压境而来。”

宰相庞籍一向沉默不语,此时接口道:“襄阳王所仰仗者有三。其1、北路军毕文。本来周天一为副帅,大可限定毕文之反意,现在却被毕文坑害!陛下可命韩琦、范仲淹诸君对毕文施以管束。但毕竟党项人恰好出兵安远砦,毕文合法其冲要,此时不宜轰动毕文,更要稳定其心。其2、襄阳王数年来皋牢江湖人士,湖山岛寨各处流强盗寇,分离广布,最大一处莫过于洞庭湖君盗窟钟麟一众数万人马。而钟麟恨太宗天子下旨处斩其父钟雄、其兄钟麒,恐难于一时剿除。其3、襄阳王依仗皇族身份,据荆襄要地,临大江天险。不过目前襄阳王所募之士,除江湖流寇外,大部分皆分离于数十座盗窟四周练习,眼下只要其未堆积便不敷以成气候。臣有应对之计。”

仁宗沉默,赵元俨诸人震惊,皆拥戴。

间隔御书房闹刺客之事三月前,同时亦是狄青刚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后,奔赴火线那一日,有一封北地急报入朝。

少顷,仁宗道:“我只道南北两路驻军可敌内乱,倒是祸起萧墙!朕没有服从爱卿换掉毕文,本是为稳住襄阳王和毕文,使其松弛麻痹,延缓其行动,为我大宋争夺安定南边侬智高的时候。待南边已定,再行措置襄阳王之事。本欲先攘外,再安内。未曾想我大宋将士恁地不争气,从智高举旗至今已三个月,不但未剿除,反而使贼子越演越烈!狄青本日南去,切莫负我之托啊!现在表里交困,诸位卿家,当如之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