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常、润道中的“下乡日记”[第1页/共4页]
蒲月月朔,刚送走了周邠,就传闻朝廷中的一件与本身有关的事。本来天章阁待制李师中俄然向朝廷上书,建议乞召当今刚正有道之士如司马光、苏轼苏辙兄弟等人入朝帮手圣上,条问急政。
说白了祠禄官就是一闲职,是朝廷礼遇老臣、外戚、宦海得志官员的一种特别报酬。以这类项目,来赐与这些官员俸禄,还不消做事。并且另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这个官职真的是甚么都不需求干,纯粹就是一个挂职。在宋朝如果官员宦海得志,担负祠禄官的闲职,意味着另有东山复兴的机遇。如果致仕的话,则是很难复出了。
四月十九,在这明丽的江南春日里,苏轼听到了朝廷里的严峻人事安排,韩绛再度被拜相。得知这一动静,作为最早拜在其门下,接受韩大人关爱最厚的苏轼,赶紧上了贺启。
李师中,字诚之,宋州楚丘县(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后累官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此前苏轼护送其父棺木回蜀的途中,二人曾经有过来往。现在,在神宗天子与王安石变法到了最吃劲的时候,老李俄然弄了这么一出,实在让人惊掉了下巴。
这首诗作的真迹,厥后传闻被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洪迈所得,刻石于当涂的郡斋,上面还专门刻上:与柳子玉,宝觉师会金山作。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为洪皓第三子,就是《容斋漫笔》所谓作者。他厥后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建国公、光禄大夫,谥“文敏”。
在常、润的道中,苏轼欣喜地收到了弟弟的手札。现在苏辙已得替齐州(今济南)掌书记,这一职务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以是对于苏辙来讲,做起来轻车熟路,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柳子玉脱口答道,不过和我现在是一样的状况。苏轼听后苦笑不止,遂作一诗云:“若教昂首随缰锁,料得现在似我能。”(《成都进士杜暹伯升削发名法通来往吴中》)
柳子玉本人谪官寿春(治地点今安徽寿县寿春镇),监灵仙观,自从苏轼倅杭以来,多次与苏轼一起悠游唱和,只是现在,柳子玉要与苏轼别离,回到舒州(今安徽安庆)本身的事情岗亭上了。
乃至于,刚开端推行新法的时候,新近被汲引上来的年青人,对待各级官吏和士大夫都是傲慢不恭,唯独畏敬孙立节,他们说了,这就是那位勇于顶撞丞相的牛人啊!
同日,又有动静传来,王安石的铁杆主子、泉州晋江人吕惠卿(字吉甫)自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能够进入政事堂议事,即是成为宰相群的一员,相称于副宰相的级别,摇身一变成了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
关于此人,我们前面会详细解读,此处临时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