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惇的身世与包拯外甥的古本《阳关曲》[第4页/共4页]
此人暮年举进士甲科,能言善辩又长于逢迎,很得王安石的欢心,遂被调至侍从三司使。
其父亡故后,小晁拿出父亲的诗集,想让苏轼作序。苏轼大吃一惊,来往这么多年,老晁底子就没有提起过写诗作文之事,苏轼也不晓得他竟会作诗。
任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常常采杞菊而食的苏轼,不但没有像别人以为的那样肥胖,反而是面貌垂垂饱满起来,斑白的头发一天六合变黑了。苏轼很喜好本地民风的朴素,而本地的官民对苏轼的管理也渐渐接管,变得安之若素起来。
十一月初二,前宰相韩琦韩大人的后事在其家眷筹办下,葬在了相州安阳县(今河南安阳)的丰安村,神宗还在禁苑为他恸哭举哀,又辍朝三日,赐其家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出兵为其筑墓。至此,为相十载、帮手三朝,为北宋的繁华生长做出了进献的韩琦终究寿终正寝了。
这篇《后杞菊赋》写就后,苏轼拿给涟水县令盛侨看,盛侨看后又抄给临淮县主簙张耒。张耒看后,被苏轼的文采与精力境地所叹服,遂作《菊赋》来奖饰苏轼。张耒是如许描述苏轼的:胶西先生,为世达者。文章行义,遍满天下。出守胶西,曾是不饱。先生不愠,赋以自笑。
此时,他的老朋友刘攽正出任曹州知州,刘攽听到本地伶人都在传唱苏轼的新词时,就作诗相戏,苏轼见到刘攽的来信,就唱和一首回寄。“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我亦更何辞。”(《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这两句被指苏轼借“刺舌以戒言语事”,又引晋人郭舒“大言而炙其眉”等典,皆是用来调侃当目前廷容不下涓滴的朴重之言。
秘书监官秩为从三品,大抵与宰相(正三品)并列,为天下文人的精力意味。专掌国度藏书与编校事情,兼修史乘,相称于明清两代的“翰林院”,主官便是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