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彭城时期的志得意满[第3页/共4页]
这是后话。
苏轼在黄楼上歌舞升平之时,收到了张安道之子张恕的寄诗,厥后得知,小张也给苏辙寄了一首。兄弟俩得诗后,还相互唱和了一番,这是他们多年来的风俗了。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鼓掌大笑使君狂。”,此时此景,激起诗情,苏轼写下了《登云龙山》。
诗僧道潜,自幼削发。本姓何,后赐号妙总大师,於潜道潜与苏轼诸人交好。
秦观寄来了庆祝的手札和一篇《黄楼赋》,陈师道也做了《黄楼铭》,世人的衬托,使得此次黄楼之会更加的乱世空前。黄楼之会后,苏轼又在彭城停止了黄楼诗会,并聘请了王巩、颜复、张天骥等浩繁文朋诗友。
王巩在徐州期间,苏轼陪他游泗水,登桓山,吹笛喝酒,常常是乘月而归,从游甚乐。在此期间诗词唱和一百余篇,乃至于苏轼在黄楼上曾说,李太白死,人间无此乐三百年矣。
苏轼到徐州任知州后,因制作黄楼贫乏质料,又讨厌其驰名无实,遂将旧故宫裁撤,用拆下来的质料修建了这座黄楼。
闾丘孝终路过徐州,苏轼赴《浣溪沙》赠之。
面对本地驰名的盗贼如何九郎等人,苏轼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去访拿。
道潜当时口占一诗说:“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东风高低狂?”
徐州城虽三面环山,地形无益,但是用于战备的高台却残破不全,加上城大而兵士奇缺,告急环境是难以死守的。现在徐州城里可用于作战的兵士只要一千人摆布,陛下无妨将南京(今商丘)新招的骑射两批示军队移驻徐州,况这些兵士也多是徐州本地人。
三十六冶又是出产兵器的处所,而本地保卫的兵士极少,如果本地的冶铁富户散尽家财以招募兵勇,那么数千乌合之众的步队完整可在一夜之间完成。
但是,不到一个月,苏轼将要调任湖州,程棐相送出境。苏轼也对程棐承诺,不管本身调到甚么处所,事成以后必然会向朝廷上奏程棐的功劳。
玄月十七,张天骥、苏轼带着颜复、王巩登了云龙山。云龙山位于徐州城西二里,这是隐士张天骥隐居的处所。
闾丘孝终在黄州筑有栖霞楼,常常聘请文人骚人喝酒赋诗,苏轼也常常与会。
张天骥 ,字圣涂,自号云龙隐士,又称张隐士。此人常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西麓的黄茅岗,以躬耕自资,并奉侍父母。
现在重修的黄楼,位于今徐州市黄河南路,故黄河南岸大堤上的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已成了本日徐州的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