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第96章 身陷囹圄前的最后一通牢骚

第96章 身陷囹圄前的最后一通牢骚[第1页/共4页]

初到湖州,闲暇时苏轼还给老友、欧阳修三子欧阳棐(字叔弼)去信话旧。

当时,苏轼任知州的湖州带领班子成员以下:

想到了好友王巩在京师的安稳糊口,苏轼天然非常恋慕,现在的开封府城东另有着一座清虚堂,那就是王巩曾经建在居室西侧的厅堂,堂内安排着经心保藏的图史百物,取名“清虚”。

祖无颇(字夷甫),任通判,在苏轼就任前曾代理过州事。

苏轼分开杭州已经五年,但听闻现在的吴中一带还是饥饿与瘟疫流行,本地人乃至有离家逃荒的,西湖边上的僧舍已不复有昔日之繁华。但南山报恩光孝禅寺,也就是净慈寺的宗本长老学者日盛,就作了首七律寄去表示问候。

苏轼复书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外,还奉告周邠,他们的老朋友李行中(字无悔)曾经到访过湖州。

这是苏轼分开金山五年后的复至,前次还是熙宁七年(1074)的自杭移密时的路过此地。物是人非中,使得苏轼面劈面前的此情此景不堪唏嘘,因而就将本身此前的旧诗次韵一番,赠给了宝觉长老。

苏轼先是来到白牛村,祭奠了陈舜俞,又到张子野家里祭拜了老友的亡灵。

小王兄弟的爷爷王璘,曾任工部侍郎,其父叫王正路,曾知濮州(今河南濮阳市范县濮城镇),是以这两位也算是“官三代”。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端五遍游诸寺得禅字》)这类吴越之地的奇景,苏轼以为“非至吴越,不见此景也”!

与杭僧道潜、高邮人秦观一起旅游惠山的过程中,苏轼有感于唐朝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肯仕进的人)王武陵、窦群以及朱宿的题诗用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遂次其韵。还赠诗惠山僧惠表和钱道人。

这一期间,苏轼的诗词唱酬很多。有有寄径山澄慧大师的,有与胡祠部旅游法华山作的诗,另有寄题赵汴(字阅道)高斋的诗,此时赵阅道已经休官,归老三衢,作高斋而居之。

将到湖州前,在湖州郊野的江边,苏轼遵循宦海的端方先给监司上了一道状书。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处所长官的简称。宋时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

厥后,苏轼拜别后,贾秀才乃作亭以“怀苏”名之。

厥后,苏轼在湖州开罪,旁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只要小王兄弟涓滴不避嫌,将戴罪的苏轼送至郊野,充分揭示出了官员以后的杰出素养。厥后,苏轼还将苏辙的一名女儿许配给了王子立。再厥后,苏轼兄弟的后代六个男孩全都从学于王子立,这是后话。

湖州宋时为吴兴郡两浙路,属昭庆军节度,下辖六县: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治地点乌程与归安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