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熟悉的口音[第1页/共3页]
"有人冒充这番邦使臣,前来京师棍骗犒赏?"
对于管家老刘的迷惑,曹爽倒是心有所感,略有些嘲弄的摇了点头:"呵,那里是甚么番邦使臣,都是些来打秋风的.."
胡乱将面前已是有些冰冷的稀粥吞咽下肚以后,曹爽便自桌案后起家,转而随口叮咛道:"行了,明天接着出去逛逛吧。"
比拟较太子朱标病逝时的举国哗然,一样"病逝"的太子妃吕氏则明显没有了如许的报酬,街道上的百姓们并未遭到半点影响,只是在偶尔碰到了解老友或者邻居的时候,会神奥秘秘的提及几句淫乱宫禁的周骥,感慨人恶自有天收。
简朴的交代了几句以后,管家老刘便簇拥着这几日因风吹日晒,导致皮肤日渐乌黑的曹爽分开了身后这座气势恢宏的府邸。
固然已是旅游多日,但曹爽还是未能窥测这座大明帝都的全貌。
虽说蒙元统治者当政的时候,样貌奇特,说着糟糕官话的色目人到处可见,时不时另有传闻来自于其他"蒙古属国"的使臣前去多数觐见蒙元统治者,但因蒙元统治者昏庸无道,糊口在底层的百姓们没有半点"幸运"可言,对于所谓的"大元"天然也没有半点归属感。
这位曹先生,是真正有本领的。
现在大明建国不过二十余年,百姓们安居乐业,无需蒙受战乱的袭扰;宗室人丁收缩,地盘兼并等弊端也没有出现,故此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眼下的大明足以用"乱世"来描述。
"但是公子,番邦使臣来朝,毕竟是一桩幸事,以证明我大明远胜前元。"管家老刘蹑手蹑脚的跟在曹爽身后,总算是寻出了一个还算说得畴昔的来由。
许是没有推测曹爽竟会如此回应,管家老刘的神情顿时一滞,本想"引经据典"来辩驳曹爽,却又惊诧发明仿佛无从辩驳。
"额.."
...
老刘的脑筋还算好使,略作思虑以后便听懂了曹爽的言外之意,一张老脸上尽是惊诧之色,声音都随之颤抖起来。
没钱。
"公子,您的意义是?"
...
远处传来的声音,他越听越感觉熟谙。
"呵,我大明边境广袤,富有四海,何必这些番邦小国的承认和臣服?"曹爽的声音还是随和,但炯炯有神的眸子倒是不由自主看向了远处街道绝顶,耳畔旁传来了如有若无的辩论声。
难怪朝廷不准番邦使臣随便前来觐见,对于明白尽忠臣服大明的"藩属国"也专门规定了朝贡的频次,本来此中还埋没着如许一层深意。
谁敢包管朱元璋不会转而培养其"嫡孙"朱允熥,这位大明嫡孙流淌的汗水,都比朱允炆的血还要红呐!
南都城中,行人如织。
"且算你算的有些事理,但这些番邦使臣慕名而来,只需轻飘飘的递上一封国书,喊上几句大明万岁的标语,便可从我朝获得大量的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