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罢学罢官[第1页/共3页]
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学子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清君侧》。
朱祁钰拿着李要传来的急信,嘲笑着:“脑筋装了稻草,却自发得是国度栋梁。”对这些学子的无知和莽撞行动感到不屑。
“本王晓得,”朱祁钰顺手撕毁了函件,面无神采地说道:“这些纸上谈兵的家伙,真觉得凭几行字就能窜改朝局?真是好笑至极。”
“吾虽不齿于那些奸佞小人,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擅善于权谋,若非老谋深算,又怎能在这龙潭虎穴中安身?吾辈虽故意为忠良鸣冤,但若无全面之策,恐怕反被奸人所害。吾须得谨慎行事,方能保全本身,同时为忠良之臣讨回公道!”
“此中自一亲王最为傲慢,竟敢冤枉忠良之臣!冤枉忠良,此等罪过,天理难容。但是,此亲王却自发得得计,不知其行动早已透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吾辈虽不能直面圣上,但愿以笔为剑,揭穿此等奸佞之徒,以正视听。”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为之动容。
“前古诸多亲王如汉高祖刘邦之子刘肥,虽有封地却无实权,整天沉湎于酒色当中,不问朝政。又如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吉,虽有勇力,却因谋反被诛,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了局。自古亲王便是一介浮名,不过是皇权的装点。”
东西两厂的探子哪敢对这些学子们脱手,只能有挨打的份,可学子们也是弱冠之年,随行的侍人可不是茹素的,主子命令脱手,他们便毫不包涵。
于谦担忧的倒是皇上,“皇上如果过于轻信这些学子的谈吐,能够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操纵,从而摆荡国本。”
说的好听点是一群大族后辈,但在朱祁钰眼里只配两字:“蠢货!”
“只知动动笔墨对本王有何用?治国之道,岂是儿戏!”
“本日之我,虽无实权,却也明白何为国之大义!可未曾想眼下圣上之侧却有一群奸佞小人,他们口蜜腹剑,心胸叵测,以机谋私,废弛朝纲。这些人,他们或以亲信自居,或以功臣自夸,却在公开里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使得朝政混乱,百姓刻苦!”
于谦不解他在欢畅甚么,“殿下,这清君侧,清得但是......”
最令贰心寒的是皇上的态度,明知此中有蹊跷!明知此中有隐情,却挑选视而不见,乃至成心包庇。
大抵扫了两眼,看得滋滋有味:“于尚书你也来看看这文写的不错啊。”
都城官学里的学子不是出自浅显人家,他们大多来自权贵之家,有的乃至是皇亲国戚的后辈。
可不测再次产生,间隔都城另有两天的路程时,十多位学子涌进了东西两厂,拳打脚踢,宣称要面见皇上,直陈国事。
他们以墨客之名,却对朝政之事非常体贴,以为王文等人被捕是朝廷的不公,开端在都城表里漫衍不满谈吐,乃至构造起游行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