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抄书[第1页/共3页]
他们一边挥毫泼墨,一边对江颂宜赞不断口。
江柏川见到世人对江颂宜的支撑,作为她的亲二哥,他也不甘掉队,决然决然地表示:“我也要出资!这书斋就由我买下,专为mm编书之用。”
一旁,黎霆珣正挽起袖子,细心地为江颂宜磨制墨汁,他的目光如同冰霜,凝睇着她笔下的每一个字,“敢问蜜斯,这‘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墨客万户侯。’中的凌烟阁,究竟何所指?”
江颂宜信手拈来,连续默写了二十余首诗篇,“诗坛鬼才李贺的作品远不止这些,师父曾言,其诗作有两百余篇,但保存于世的,却只要这些。”
四周的文人学子们看到都不由自主地收回歌颂。
江颂宜心中早有此愿,她巴望让师父的贵重诗篇永传千古,但是,印制册本所需的人力物力浩大,加上世家门阀对册本出版权的把控,及其背后错综庞大的好处纠葛,让她一向迟疑不前。
黎霆珣向江颂宜施了一礼,“江大蜜斯,可否赐赉我们一份诗稿,以便我们带回白鹭书院,细细咀嚼?”
江颂宜听了这些话,心中忽地闪现出一些往昔的片段,但她并未开口答复。
那些学子们纷繁叹惋,感觉如此好菜未能尽享,实为遗憾。
在宿世,她与师父居于深山小筑,每当师父展卷读书,总会暴露追思往昔的神采,仿佛在记念那遥不成及的往昔。师父不止一次地感慨,这些灿烂如星斗的文明珍宝,毫不该该被藏匿在灰尘当中,而应让统统人都能够赏识。
江颂宜浅笑着答复:“黎公子,请随便取用。”
江颂宜所学的统统,均源自她的恩师。她不肯定这些掌故是否会活着间传播。
黎霆珣也恭谨地一拱手:“江大蜜斯,鄙人虽贫寒无财,但愿为传承先贤遗教尽一份微薄之力。”
获得了江颂宜的答应,在场的学子们,不管是出身王谢的公子哥,还是出身寒微的士子,都纷繁向书斋的掌柜借来纸笔,争相环绕着江颂宜,开端誊写诗篇。
“不错,以往我们与桓珅兄共同编辑的飞花雅集,不过是小范围的文明文娱,现在我们该当大有作为,成绩一番伟业!”
江颂宜的双眸闪烁着星斗般的光芒,语气果断地说:“绝非假造,师父乃是隐居在深山古寺的世外高人,行迹不定,字号亦不宜随便流露。但是,我能够将师父书斋中诗鬼李贺的诗词全数背诵。”
江柏川闻言,嘴角勾起一丝戏谑的笑意:“去你的,别觉得我听不出你在拐弯抹角地损我。”
“这位蜜斯当真是天赋异禀,此篇《李凭箜篌引》更是字字珠玑,令人叹为观止。”
俞桓珅竟拍了拍江柏川的肩膀,打趣地说:“江二,你可知我经常耳闻令尊在朝堂之上如何评价永定侯的笔迹,那字仿佛狗啃泥地,粗糙不堪。但是你的字却担当了乃父的真传,颇具风骨。令人惊奇的是,你mm的笔迹竟是如此清秀,真可谓字如其人,表里兼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