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1061章 权衡利弊的问题

第1061章 权衡利弊的问题[第4页/共5页]

更何况袁绍实在也做过驱逐汉帝的筹办。

幸亏斐潜和贾诩,根基上来讲还算是属于相对比较慎重和聪明的人,以是对于关中的环境,并没有表示出一副胜券在握万事大吉的模样,还是是相称的谨慎的停止挑选和安排。

就像是后代的秃顶强,大计谋上么,严格提及来确切没有甚么题目,但是常常在详细战事上出了篓子……

汗青上汉帝到了雒阳以后,袁绍调派了郭图为使节,到了雒阳去处汉帝表示敬意,奉献贡品,或许当时也有向汉帝表示出了必然的美意,但是终究不晓得是甚么启事,汉帝并没有动心……

对于全部计谋而言,天然是要拿下关中为终究目标,这个天然是没有任何题目的,但是计谋上没有题目,不代表战术上也没有题目。

就像是这个“狭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些细节!

斐潜沉默了一会儿,便向贾诩点点头,表示让贾诩本身去忙,便结束了这一次简短的闲谈。斐潜放弃了和贾诩筹议一下的设法,还是筹办本身先得出一个大抵上的框架以后再停止参议比较好一些。

谁记得袁绍是202年死的,还是203年死的?

就像是贾诩,在西凉,要在常常有武装暴动的环境下活下来,学不会的,或者说还是不善于的,已经是早早的寻求第二次机遇去了……

先人常有人说,走别人的路,然后让别人无路可走,固然听起来挺爽,但题目是别人的路就必然好走?

在这个事件当中,各方各面的角『色』到底是做出了如何的行动,又如何指导了这个事件的生长?

凡是都无益有弊,这个冲突论斐潜天然是清楚,不过对于本身的当下的实际环境而言,如许的行动所带来的利弊到底是如何,是不是在本身的接受范围以内,对于将来的鼎新鞭策会不会有更大的停滞,这些天然需求斐潜细细衡量,并且还必须斐潜本身一小我考虑在前,因为除了他本身,在这个汉朝,没有任何人晓得在汗青上的后续生长是如何的。

谁记得赤壁之战是在207年还是在208年?

但是一样的,曹『操』如许的行动,也吸引了很多保皇党,这些保皇党环绕在汉帝四周,在做出了必然的进献的同时,也没少扯曹『操』的后腿,导致曹『操』的政治个人,在中前期完整堕入了政治争斗当中,再也腾不脱手来像赤壁之战那样集结大量的兵力对刘备和孙权停止征讨。对外,要对抗两个强大的合作敌手,对内,还需求措置一大帮子的时不时掉链子,乃至是不晓得甚么时候掉链子的保皇党,这个……

刘协在袁绍表示出美意的时候为何不肯意,却牵了曹『操』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