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382章 高台之下

第2382章 高台之下[第2页/共6页]

对则共荣,错则共辱。

刑不上大夫,并非象一些望文生义者讲的那样,说是官员能够不守法,或法不成治官,而是说官员是为受过教诲的人,本应知书识礼,而这个『礼』,便是『自我束缚』,而『刑』是强迫履行,故官员不能象百姓那样,除了强迫履行的『刑』以外,其他的『礼』就不作为了……

韦端直着脖子,略微带着一些生硬的姿势,宣读了最新出炉的《贪渎律》……

『天下之士,享社稷之重,居田域之大,崇位高之峻,保子嗣之荣,然不念居安思危,不戒奢以俭,不德处其厚,不情胜其欲,则必尤木无本,如水无源,虽有善始,然无善终!』

这就要求有『礼』。

能够如许说,在中原封建社会一两千年的过程里,从没有哪个王朝是按着后代之人所误读『刑不上大夫』的观点去管理国度的。

固有『刑不上大夫』之语。

『立人者克己知礼,立事者纵己谬理。某以军旅出身,深知兵事乃国之重也。身为军将,当知进退,明战阵,列旗鼓,战黄沙,如有一失,便丧千百性命,乃至家国蒙辱,社稷沦丧,四海无火食,八荒皆白骨!』

不管从陈腐的汗青文献中,还是从几千年中国当代社会过程中,都非常清楚地表达出了『刑不上大夫』毫不能曲解为『大夫犯了罪不受科罚制裁』,至于这句话为甚么会产生出了『不受奖惩』的意义,那就只能说是有些人被忽悠瘸了。

阳光从天空中洒落下来,晖映在斐潜身上。

简朴来讲,『刑』就是合格线,面对统统浅显的黔黎百姓,『礼』就是优良线,是在『刑』的根本上的拔高要求,如果仅仅是用『刑』来标准『大夫』,让『大夫』只做『刑』的那一部分,那就真的太失『礼』了。

『刑不上大夫,乃大夫以礼为矩也,岂能够无刑之论,上欺君王,下瞒百姓?大夫者,见可欲,当足以自戒,将有作,当止以安人,惧满溢,当海以纳川,忧懒惰,当始以敬终,绝谗邪,当身以黜恶,非言未得刑而自喜,当行尊礼而自省!』

会……这么的可骇。

这就是本来打算当中的事情,也是将这些有些激愤起来的士族后辈赛过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类行动对国度,对于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实际上么……

『世之万物,皆有本源。木之所长,乃固其本,川流之远,乃浚其源。百姓之安,乃足衣食,朝堂之靖,乃治腐败。所谓本不固而求其木所长,源不清而望川之远,治不明而思国之平,虽愚之辈,亦知不成,何况于明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