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596章 斐潜的取经

第2596章 斐潜的取经[第5页/共6页]

没错,不是大汉的人去『取经』,而是别的人到长安这里来『取经』。

并不是。

就像是农夫信赖皇宫内里的天子老儿是拿着金锄头种田,皇后娘娘是拿着银扫把打扫天井一样,佛教那些编撰故事的高僧,他们或许感觉他们推行了『十善法』,那别的国度,比如大唐、尼泊尔甚么的,用的也必然是『十善法』。

在晓得斐潜调集世人,仅仅是为了所谓雪区内里的『取经者』的时候,除了近似于庞统司马懿诸葛瑾等一流,或是准一流的谋士以外,其他很多人都是来混经历的,筹办点卯以后领个加三的经历值就走,底子就没有将多少心机放在荀攸所说的事情上。

当然在这一次的取经人事件当中,斐潜也发明了一些很成心机的处所……

『求变者?』世人或是反复,或是思考。

可惜,中原从始至终都是地盘为主的大地主社会,掌控话语权的是士族个人,向来都不是宗教个人,就算是李世民是个智能低下的天子,也不成能问出持续两个有关佛教的题目,并且还将佛教题目摆在前面……

更何况史乘当中也有猫腻呢……

真觉得文明传播就像是游戏内里的那样,放在那边不管,然后就看着色彩渐渐渗入?

就像是后代的一句话,是汗青挑选了甚么,而不是甚么人挑选了汗青,即便是没有松赞干布,或许就有松赞湿布来完成这件事情。

这些事情,很有能够就是当年入雪区布道的秃顶佬搞出来的。

自大和高傲是背靠背的两兄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斐潜这么一说,世人便是纷繁点头。

斐潜有指定屯田政策,收拢流民野人落户,是有赏钱和功劳的,以是在斐潜地盘边沿的驿站虎帐甚么的,才会主动去收拢这些人。毕竟汗青上边陲杀些野人,拿其首级冒功的,实在真不算是少数。

世人闻言不由得一愣,为甚么?莫非不是因为长安是五方上帝教派的发源地么?

荀攸点头,『使者身材亏虚,要略微养几天。』

『能从别人之处,得我中原真经,方为诸位之所长啊!』斐潜朝着世人拱拱手,『还望诸位归去以后好好想想,三日以后,我等候能见到诸位之「真经」……』

至于为甚么讲吐蕃王的故事,那是因为布道过程当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聆听,有甚么比大人物的『风骚佳话』更吸惹人的?

以是,这一次的扩大集会,多少也有一些让世人都提起精力来干活了的意义。

因为在所谓多版本的『三个锦囊』故事里,有一个版本是李世民用来刁难迎亲大使禄东赞的三个题目别离是『有无十善法』、『有无寺院,上师扶养』和『有无财贿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