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树[第1页/共3页]
世人纷繁看向大长老,可惜暗中始终覆盖着大长老的脸,让人如何看都看不清其神采,只听大长老缓缓的说道:“袁氏求变,恶于董贼,先丧其锐于酸枣,再失其聚于汴水,后不得脱于洛河,现何如陷于囹圄,徒有南北夹攻之势,然已错恰当时,不成凭也。”
六位皓首老者缓缓的施礼道:“恭迎大长老。”迟缓的行动不是因为看不起,又或是等了太久而不满,只是因为这六位确切已经是一样的过分衰老了。
“王氏骑墙而望,恐不成待也。”一名老者突破了沉寂。
xxxxxxxxx
大长老微微低着头,面庞都覆盖在暗影当中,渐渐的说道:“袁氏何如?”
李儒点了点头,站起家来,将一名武将送出了大厅。
大长老渐渐的单独走过了前院,走出了前门,俄然停了下来,没有登上自家的车马,而是来到了院外的林地当中,走到了一颗大树之下。
这一颗树,还是当年他是幼儿之时与哥哥杨里一同种下的,现在树长大了,人却早已阴阳两隔了。
坐在大长老左边的长老沉默了好久,然后一字一顿的说道:“既大长老之意相左……便请族决吧!”
现在,大汉士族这一座山岳上,杨家无疑是站在最顶尖的那一列,当之无愧的天下望族,唯有袁氏能够比肩。
当年汉武帝驾崩以后,汉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汲引了一个叫杨敞的年青人,这小我厥后迎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这小我就是弘农杨氏在汉朝朝政上的第一次闪亮退场。
坐在大长老左边的长老咳嗽了一声,明显是不想持续这个歪掉的话题,缓缓的说道:“民贼倒行逆施,毁吾杨氏根底,若坐以待毙,恐百年以后,弘农杨氏具化为灰尘矣。今王河内兵驻于孟津,锋指河洛,迫得民贼寝食难安,率兵北拒,现直需佯攻于陕津,一可断河东之粮,二则李贼定派兵挽救,如此雒阳城内必然空虚,又可得袁氏互助,表里交逼,取城则易如反掌也!董贼失其根底,定然大乱,再与河内之兵夹攻,则可一举破之!此一可解吾等之危,二可扬弘农之名,届时天下奋发,众望所归,当立不世之功也!此乃千载之机,若失必懊悔毕生!”
十几位下人鱼贯而入,给每一名长老都奉上方才烫好的细绢脸巾。
正筹办往回走的时候,目光却落在了院内的一颗树上,高低打量了几眼,便转回了身,走到了这一颗树下,负手而立。
现在坐在祠堂以内,幕幔轻纱之下,便是弘农杨氏现在仅存的六位长老,也是杨氏的六个旁支的代表。
李儒的目光仿佛是落在了树上,也仿佛是完整没有在看那一棵树,而是看向了不着名的某一处……
杨家的长老有六个,但是如果不说名字,只说一个大长老的,就指的是一小我,杨让。不过这个姓名已经好久没有人叫了,杨家人普通都只称呼其为大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