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3章 将军杖策征塞北

第3章 将军杖策征塞北[第2页/共6页]

违背主帅节度擅自出兵,并且还弃军逃窜,丧师辱国,导致军队全军淹没,搁哪个朝代都是要被咔嚓掉的。

同时,因为没有战事,当局的物质供应也越来越少,镇将们落空了本来的聚财通道,开端转向内部剥削压迫。镇民同镇将之间的冲突日趋激化,对于北魏朝廷的反豪情感也在不竭积累。

【备注】关于元渊的名字:后代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很多文献将元渊改名元深。本书利用原名。

天不幸见,再次出山的机遇终究来了。

第一件事当然是推委任务。边镇乱成如许,跟我天子没干系,都是你们大臣搞的。

天子不准。就是你了,别想溜。

元渊跟于谨筹议了一下,都感觉云中固然阵势险要,但毕竟处于长城以北,后勤保障非常吃力,如果被叛军包抄就费事了。是以最好临时先退回到长城以内,派精兵守住各处要塞,禁止叛军进一步生长。按兵法来讲,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静待机会。

朝廷刚接到火线的战报,临淮王元彧顿兵不进,贻误战机,导致怀朔、武川均被叛军攻陷,北道大行台杨钧以身就义。

元彧乃皇室宗亲,不能打也不能杀,先罢免再说吧。

奏章是关于北方六镇鼎新的建议,大抵意义是如许的:

于谨一家世代守边,他太爷爷做过怀荒镇将,爷爷做太高平镇将,老爸做过陇西郡守。于谨本人道格沉稳,才器过人,打小就喜好读书,特别爱好孙子兵法。何如现在家属团体趋势在向下走,没有合适的岗亭安排给他这一代的后生,因而于谨干脆不找事情了,整天不是宅在家里看书,就是出去四周闲逛。很多人劝他说以于氏的家属背景,出去大小都能弄个官当,总比呆在家里好啊。于谨答复道,我不是不想上班,但是现在出去最多只能弄个州郡一级的官职,实在愧对于氏先祖,并且也没啥意义。我看中的是朝堂上三公的位置,但现在机会还不到,只能先耐着性子等着了。

公然,崔暹在白道城顺利钻进了破六韩拔陵和卫可孤的包抄圈,顷刻之间伏兵四起。幸亏崔暹跑的快,见势不妙判定弃军而逃,单人独骑跑回了大营。

阿谁抚军将军崔暹,本是个奸猾好利、善事权贵之徒,固然文韬武略样样稀松,但架不住人家出身好。他属于清河崔氏,是北魏孝文帝钦点的汉家四姓之一(别的三个是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孝文帝倡导汉化,特别重视拉拢这些王谢望族,成果就是不管有没有本领,十足能够出来当官。崔暹本来当过南兖州刺史,因为贪污被弹劾免官;厥后再当豫州刺史,因为抢占田宅被弹劾免官;再厥后任平北将军、瀛州刺史,仍然贪暴仍旧,因为不称职被解还京。此次不晓得天子,或者说元叉,哪根筋搭错了,又把他选出来帮手李崇领兵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