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告状[第1页/共3页]
朱雄英低头行了一礼,语气安静:“多谢太师教诲,门生定会尽力。”
他本来想以此刁难朱雄英,让他当众出丑,却没想到对方不但毫无慌乱,还对出了如此出色的下联。
李时中面色微变。他没想到朱雄英不但了解了这句话,还用最简练的说话说出了此中的精华。
“不了,我有点累,想归去歇息。”朱雄英摆了摆手,径直朝本身的院子走去。
“皇兄刚才睡得正香呢,现在倒要看看他如何答复。”朱允炆低声嘀咕,语气中透着几分挑衅。
他抬眼时,眸中却透出一丝冷意。
这句话明里是嘉奖,实际上却话里藏刺。他表示朱雄英只是幸运作对,并未揭示真正的才学。
讲堂内,其他皇子们仍在当真听讲,或是低头记条记,没有人重视到朱雄英的非常。
讲堂内顿时温馨下来。这句话虽是《中庸》中的典范内容,但要深切解读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讲。
皇子和贵族后辈们小声群情着,几位年长的皇叔也暴露些许惊奇的神采。
四周的皇子们纷繁转头看向朱雄英,目光中带着些许幸灾乐祸。
但朱雄贤明显对《中庸》的解读不感兴趣。他撑着头,目光垂垂涣散,眼皮也越来越沉。
讲堂内的钟声适时响起,宣布着本日课程的结束。
朱雄英抬开端,望向李时中,目光沉稳:“上联为‘三江五湖皆入眼’,门生对‘五岳四渎尽归心’。”
“殿下,太师李时中求见。”侍卫在门外禀报导。
他感受比在讲堂上舒畅多了。
“哦?请他出去。”朱标放下笔,揉了揉有些怠倦的眼睛。
但李时中却将这统统看在眼里。他停下讲课,目光冷冷地扫过朱雄英,心中肝火涌动。
李时中嘲笑:“太孙,你既然这么轻松,无妨为大师解答几个题目。门生们都有所不解的《中庸》章节,不如请太孙先来解读。”
东宫内,朱标正在书房中批阅奏折。
他直奔东宫,心中憋着一股火,决计要向太子朱标告状。
“朱雄英!”李时中沉声喊道,竹杖在地上一敲,收回清脆的声响。
“皇兄,待会儿要不要一起去练箭?”朱允炆追上来问道。
李时中冷冷一笑,随即念出了一段晦涩的《中庸》内容:“‘道也者,不成斯须离也;可离,非道也。’太孙,你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究竟何意?”
讲堂内的氛围因为朱雄英的春联而蓦地一变。
朱允炆愣了一下,脸上的笑意逐步收敛。
他终究挤出一句话,眼中却透着几分冷意,“不过,上课不用心,是对师长的不敬。太孙本日之举,恐怕让太子殿下晓得了,会有些不满吧。”
朱雄英淡然一笑,目光安然地看向李时中:“道,是人间万物之本源,无处不在。若能随便舍弃,便不是真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