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丹阳公主[第1页/共4页]
西宗父老沈宪迩来精力矍铄,兴趣盎然的为沈哲子的婚礼筹划,听到要省去六礼以拜时而行,当即便不乐意:“此事非只我家之大事,亦为南士之大事,南北谛视,岂可骄易令人见笑骄易我家!何况公主贵胄而下适臣宗,本是屈尊,岂可再为屈礼!”
如此大的一个阵仗,丹阳两县那些人家再有非议,亦是螳臂挡车,没法禁止。蒲月尾,台中下诏,皇长女遂安县主司马兴男封丹阳公主,食邑句容、曲阿两县七千八百户。至于为公主请封的吴中士人,亦择年长德高者予以优封礼待。
但沈哲子也清楚得很,此举固然自家得利甚多,但也算是开了一个坏头。现在天子诸多后代未封,若援此例的话,可知下一代宗室力量必将大涨。但这只是别人的隐忧,对于熟知汗青走向的沈哲子而言,这个题目实在不敷为虑。
本来他是筹算对此事坐观其成的,但在感遭到天子的火急表情后,亦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急感。对于张家的政治聪明和办事才气,沈哲子都有几分信不过。庾亮在中书,政治上固然能有表态,但在处理乡土胶葛的题目上,倒是不好发力。
一时候,三吴人家上奏为公主请封蔚然成风,固然真正的清望高门出于政治考量尚能保持自矜,但是与沈家那些有来往的故旧流派则簇拥而起。特别是吴兴和会稽两地,的确都堕入了一种狂热状况,不但居官者纷繁上书,就连那些在野人家也都纷繁发言,乃至于北上京畿请封。
沈哲子能感遭到庾亮神态间不经意透暴露来的伤感,这大抵也算得上是时人感情纠结的一种,与权益势位无关,只是实际与抱负相悖的一种抵触。哪怕是他本身,行到现在这一步,如果说完整没有做出愿意的挑选,那也不成能。
目睹如此大的阵仗,都中这些侨门才认识到沈家这个新出流派在吴中已经具有了如何的秘闻。他们哪怕在政治上、清望上、家世上都能鄙视沈家,但是在家业底子的乡土影响力上,却已经是拍马难及!
他固然执掌中书,但在外却少有照应,沈充居于会稽,关头时候予他援助,可使中书政令更加畅行无阻。但现在沈家亦有了帝戚的身份,相互之间的照应便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共同无间,将要有所疏离。
公主的封邑不但仅是面子上的题目这么简朴,固然公主的封邑自有皇室所派家相称僚属掌管打理,但凭沈哲子石头都想攥出几滴水的脾气,又如何会不予过问。这两县地近京畿,天时实资兼备,完整能够将之打造为另一个根基盘,政治、军事上的意义尤甚于赋税的收成。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庾亮心内感受倒是庞大,欣喜之余亦有几分失落。起初他之以是不但愿沈氏得幸帝宗,一定满是对沈氏家世的看轻,更多还是对其家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