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民心思战[第3页/共4页]
老爹这么评价庾怿,沈哲子倒也不乏同感。实在庾家兄弟都有近似弊端,简而言之就是志大才疏,能够建立一个很弘大的目标,但在详细达成目标的履行方面却有完善。
钱凤闻言后则摆手道:“过江事件已经筹划很久,转交旁人我实在不放心。至于小儿如何安设,全凭郎君量裁。父子久疏,一定乐于长见。毕竟还要大事为重,实在不必贪一时人伦之欢。”
“世兄既已立室,想来也是方略长成,何必再喑声乡中,无妨入都来择事而任,一者略复古声,二者也能膝下承欢。至于过江之事,我再择良选。”
继而沈充又讲起今次出兵江州的收成,最大宗的一项天然是鄱阳动手。鄱阳此地近于大江,境内河泽湖泊水网充分,潜力之大较之吴中都不遑多让,乃是江州境内最核心的地区之一。
看到老爹须发已经不乏灰白,沈哲子也是有感而发:“儿虽不能长聆父训,南北分立,但兴家益世,同心同念,天涯只是天涯。”
沈哲子归家的时候,府内已是一片鼓噪,大量族人后辈齐聚一堂,也不乏前来拜访者。毕竟沈充才是沈家名义上的大师长,又是占有东南多年的方伯,甫一入都,天然拜者云集。
沈充今次出兵江州,除了鄱阳以外,另有相称首要的一项收成,那就是王舒所征募整编的数千新军。这些兵卒,多是从流民中招募而来,有别于本来江州那些盘根错节、派系浩繁的军户,一旦整编成型,战役力晋升上来,便是一支精锐敢战之师,并且虔诚度较之豪族部曲掺杂的旧军也要高很多。
一方面天然是因为陶侃在占有了江州以后,实在势大到令人惶恐,另一方面也是不乏对陶侃感到绝望。毕竟陶侃筹措光复襄阳已经喧闹很久,成果还未出兵向北,成果先挥兵向内内斗起来。
但是庾怿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并不像其大兄庾亮那样刚愎自用,能听得进劝说,而不是凡有谋定便一意孤行。以是相对庾亮来讲,庾怿是一个更好的合作者。只要两边能够保持大目标的分歧,他就不会在履行方面有太多的自作主张。
钱凤笑语说道,表情看起来也是不错,就连满脸纵横交叉的疤痕都显得温和起来。
“我吴中流派,绝迹中原久矣。来日我儿北行,以小观之,是流派之荣辱,以大观之,是南乡之雄跃!”
侨门南来,给南人带来是全面的压迫,相互之间虽有长久的合作,但斗争才是支流。哪怕一向到了刘宋期间,高门渐虚,南人积弱,相互仍然没有能够达成一个能够完整捐弃前嫌的共鸣!北方多次动乱,哪怕多次北伐不乏得功,但却毕竟没能转化为悠长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