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吴中少年行[第3页/共4页]
进城途中,沈哲子也在察看山阴郡城风采。山阴城汗青悠长,秦时立县治,因地处会稽山北而得名。名为郡城,实际上山阴城较之武康县城还要显逼仄狭小,低矮的城墙颇多残破,尚不知是修于哪一年,到处充满雨蚀风化陈迹。
厥后贺徇申明鹊起,有了儒学宗师的名声,继而与虞氏又有了学术上的抵触。
但这并不料味着会稽就是贫寒之地,相反因为阔别政治和军事震惊的中间,江南几次兵灾兵变,会稽都能置身事外,少受涉及,在三吴当中可称元气未损,潜力最大。
但这每一句经文,都是他们身材力行,切身感受而后获得的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六经注我,对经义的了解深切,又岂是那些埋首纸堆、皓首穷经的博学之士能够比拟的。
及至进入郡府,世人才明白到会稽作为三吴之首的富庶。因为郡城本身逼仄,郡府便直接占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
“贺君高门清逸,如此谬赞,小子真是受宠若惊。”沈哲子谦恭说道,同时将纪友向老爹和贺隰引见。
沈充早知儿子在龙溪庄园练习荫户后辈的事情,此时看到府内行列严整的少年营,更是喜上眉梢。他与钱凤臭味相投,心内都颇不循分,并不会如时人那样以为沈哲子练兵是不务正业、自甘出错。反而倍感欣喜,感觉本身后继有人。
沈哲子他们一起行来,之以是没有采风画图,是因为沿途大片地盘山岭都被圈占。哪怕没有充足的人力去开垦,本地这些豪族也要将地盘圈占起来,由其荒凉。如果具有充足的人力予以开辟,会稽所具有的庞大潜力很快就能迸收回来。
世上没有无缘无端的爱,沈哲子与老爹多有交换会稽人事,明白贺隰之以是礼待本身,除了老爹的原因以外,多数还是因为客岁吴兴乡议雅集大大打了虞潭一记耳光。
城内也难称繁华,凹凸不平的土路,混乱的民居修建,偶有大户家宅,便侵犯大片街道地盘,高高的院墙仿佛另成一个天下,让街道更加盘曲难行,实在没有吴会精华该有的威仪气度和繁华气象。
当这支步队呈现在山阴城外时,引发了不小的骚动。其行列严整,士气饱满,不逊于各大朱门世家的精锐部曲庄兵。但看其春秋,除了那三十个龙溪卒外,剩下的大半都是稚气犹存的少年,没有哪一家会练习这些力量未足的半大少年作为家属武装。
贺隰之父名贺徇,乃是与顾荣、纪瞻齐名的江东元老,时人称为“江表儒宗”。单单听这名字就比沈哲子那所谓“琼苞”“玉郎君”风格要高很多,乃是一代宗师级的盛名流物。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伊始,就是靠拉拢顾荣、贺徇等吴人名流,才得以在江东安身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