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良知否?[第2页/共4页]
姚江书院七十多弟子,不知是情势使然,还是追慕孔夫子七十二门徒古风,但民气难测,良莠不齐,不免是各色人等,贤劣不一。
史标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王和垚,循规蹈矩的好好生。
合座学子谛视之下,史标苦笑一声:“邵廷采,你常日里对宋明忠烈、晚明规复事迹,皆是极意网罗表扬。莫非你不晓得当今是何时何世?莫非你真不知以言开罪吗?”
姚江书院主讲王阳明的“致知己”学说,辅以四书五经,门生有考取功名者,也有皓首穷经者,小我志向,学院并不强求,至于学子是不是只是来姚江书院“镀金”,学院也不在乎。
邵廷采鞠了一躬,拿起书袋,飘飘然分开。
史标游移了一下,随即板起脸来:“李治廷,这里书院,不是衙门。莫谈国事,莫谈政事!”
这个时候,出去的人越多越好,行动越狠恶越佳。激起人们的抵挡认识,民族认识,明天恰是机遇。
“不知所谓!”
王和垚目瞪口呆,心头压抑。
邵廷采不徐不疾,又飚出一段话来。
史标立即变了色彩,手指着门外。
“主讲,我吃错了东西,内急。对不住了!”
王和垚听的火冒三丈,如许的人也配当讲师?他如许把门生教出来,岂不是都成了毫无血性、服服帖帖的犬儒?
“史主讲,你说这话的时候,你可有知己?”
早上一进书院,王和垚就感觉有些非常,学子们窃保私语,有人点头感喟,有人忿忿不平,仿佛在议论着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情。
“见过主讲!”
史标想要叫住戴有祺,话却卡在了喉咙内里。
史标没好气地说了一声,目送着王和垚分开。
“主讲,我得了肛痔,凳子太硬,埋没处太痛,我站起来活动一下。”
戴有祺怪眼一翻,朗声而谈,毫不包涵。
史标满头大汗,声音不知不觉大了起来。
“这事,如何会传到了余姚?”
又有几个学子站起家来,告礼走了出去。王和垚悄悄嘀咕,本身恰好肚子疼,是不是也应当站起来。
王和垚还没有说话,一个瘦高的白脸学子站了起来,懒洋洋问道。
李治廷愤然的话,让王和垚一惊。
“这……”
史标不成思议地看着这个肥胖精干、又穷又倔、性烈如火的外埠生。
“主讲,你我皆是汉人,想我汉人数千年文明,文明光辉光辉,何曾有过辫子?何曾不谈国事?提及来,你我都是亡国之人,亡的不止是国,亡的是我中华数千年之文明,亡的是我汉家天下。”
满清入关,安定天下,在大江南北各首要都会大建满城,用以旗人官兵居住,广州、杭州、南京、荆州、西安城等等。都城更是内城归了旗人,汉人全被摈除到了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