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事大[第2页/共4页]
“让钱塘县衙和仁和县衙的官员午厥后一趟。”
戴梓的观点,和他的不谋而合。
“将军,杭州海军的战船大小和范围,足以对付长江和内河的水战了。”
“请他出去。”
衙门大堂,王和垚正在看手中的公文,眉头微皱。
“我去!”
街道倒是平整,但不时可见渣滓,大街冷巷,模糊约约有一些黄白之物,并没有甚么清一色的砖墙朱门,除了少数的房屋是砖墙瓦檐,别的大多数的宅子都是土墙瓦房,有些还是茅舍。民生凋敝,百姓费事,已是不争的究竟。
和义兵中的很多将领一样,戴梓恐怕也在为义兵的前程担忧。
造几十艘大的海船,最起码也是一年半载,再加下水兵练习,没有两年的工夫,没法练就一支精锐水兵。
戴梓没有答复王和垚,反而问起了他。
如果从运河北上,一起上要颠末江苏、两淮、河南、山东、河北,到处都是血战和围追堵截。如果海路从钱塘江入海,一起北上直到天津卫,然后直接就是满清的心脏——北都城。
郑思明去了嘉兴府,占了海宁的船厂,迫使杭州海军投诚。李行中去了湖州府,和郑思明部互为犄角。既能够警戒南京的清兵南下,又能制止安徽的清兵东进。
堂堂东南重镇如此破败,别的州县可见一斑。
自主为王,他还真没有想过。以义兵现在的气力,还是要找个背景才行。
看来,得想想体例,计齐截下将来的事情了。
戴梓欲言又止,王和垚轻声笑了起来。
“甚么魄力,不过是顺势而动罢了。”
王和垚点头道。
本来是想谈火器,戴梓临时窜改了话题。
江南文风稠密,环境过于温馨,但一样也是民风委靡,物欲横流,得过且过。
“本来将军是担忧这个。”
“戴兄,我晓得该如何办。”
出了衙门,走在杭州城的街道上,王和垚一起逛逛停停,停停看看。
“这也太夸大了些!”
“将军,看你愁眉不展,是不是有甚么苦衷?”
看来,是很多建一些公厕、渣滓桶之类,再制定律法,来保障杭州城的卫生洁净事情了。
王和垚看着戴梓,笑道:“戴兄,你本日来找我,不会是来会商战局的吧?”
“将军真是够魄力!”
浙江清军精锐元气大伤,各地官府形同虚设,空虚的让人赞叹。
王和垚站了起来,满身酸痛,朝着堂外喊道。
王和垚毫不踌躇,眉头又是一皱。
王和垚想要大的海船,莫非是要运营外洋?
张世豪和刘文石一前一后说了起来。
“江南水路纵横,我军没有海军,行军兵戈,终归是天然的缺点。北上要交运河,还要过大江,总不能让将士们车载马拽吧。没有战船,寸步难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