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事无巨细[第4页/共5页]
“将军如果与台湾郑氏缔盟,触怒了耿精忠,岂不是得不偿失?”
听的细心的王和垚,点头以示附和。
包世宁皱着眉头,仍然是忧心忡忡。
“陈将军坐镇宁波港,还要练习水军,忙于筑城、盐场之事,恐怕不宜前去湖广。将军三思。”
外洋贸易的好处,并不但仅于买些铜银硫磺,而是在于互通有无,其与浙江的繁华息息相干。
包世宁在一旁说道。
更不消说,耿精忠父亲靖南王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二人联手形成的广州大搏斗,死难百姓达七十万人,可谓罪过滔天。
屈大均的儿子北上,正在为刺探李若男的动静驰驱,现在屈大均又要南下,父子驰驱,让他非常有些不美意义。
能够说,出使台湾郑氏,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陈遘、郑思明、李行中等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成或缺。
《千字文》,顾名思义,是由一千个汉字构成的韵文,南北朝时所编辑,共 250句,每四字一句,内容涵盖天文史地、飞禽走兽、农业知识、品德标准、成语谚语等,被称为“千古奇文”。
王和垚悄悄点了点头。
“将军,重开外洋贸易,通海裕国,是为浙江长治久安。小人愿陪屈先生一同南下。”
耿精忠志大才疏,这从汗青上他附庸吴三桂起兵,仅仅三年便降清便知。
王和垚皱眉思考道:“诸位可有保举的人选?”
府中诸事庞大,千头万绪,焦头烂额。
拿起一叠方才装订的薄薄的册本,王和垚悄悄翻了起来。
鲁又翁开口道。
陈遘嘲笑一声。
陈遘接着王和垚的话说道。
安排好出使事件,出了书房,想透透气,颠末前院,目光瞥向衙门侧房,几个府中官吏仿佛正在伏案,奋笔疾书,王和垚心中一动,在门外踢掉靴子底部的泥块,与包世宁几人走了出来。
“就依先生所言。”
能够看出,官员们的誊写工致,誊写的也非常细心,和后代复印的没甚么辨别。
因此,对于将军的通海贸易,他是发自内心的拥戴与同意。
王和垚摆摆手,亲热随和。
“钱公子说得没错,现在谈的是与郑氏的合作,不是去搞事,产生抵触。”
屈大均笑道:“下官分开,钱大人可暂代布政司诸事。但遣使前去荆湖面见周王,事不宜迟,将军恐怕要另择别人了。”
“钱公子前去,天然是甚好。”
包世宁察言观色,谨慎翼翼问道。
“神甫们编写的数学、多少、医学等课本,天文学课本,能印刷吗?”
自从规复盐场,荒凉的地步长起了庄稼,渔民捕鱼售卖,灶丁有了支出。如果能够规复海贸,宁波的繁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