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台湾郑氏[第4页/共5页]
清康熙三年春,郑经率师返回台湾。采取麾下洪旭“文事、武备,二者不成缺一”的建议,令台湾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技艺,今后“台湾日盛,田畴商店,不让本地”。
爱屋及乌,他们二人十三岁的儿子郑克臧,也是郑经宗子,被授为世子,留在台湾监国。
郑锦摇点头:“以郑氏现在的兵力,只能运营台湾及福建广东海面。一旦北上失利,就是没顶之灾。”
四月,耿精忠筹算汇合吴三桂打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刘应麟不肯派兵,暗中联络郑锦,攻陷汀州。此事形成郑、耿联盟再次分裂。
郑锦苦笑,脸上只要难堪,方才的倔强荡然无存。
思明州,厦门岛。
“大哥,既然你晓得浙江清军被一窝端,你为何不遣使前去浙江,到时挥兵北上,岂不是更能建功立业?”
郑锦口中的“先生”叫陈永华,少年时就跟随郑胜利郑锦父子抗清,智勇双全,为郑锦亲信,在台湾大兴文教,开荒军屯,很得郑锦正视。
“岂敢劳烦延平王如此大礼!见过延平王,见过陈先生!”
“大哥,你是顾虑,浙江义兵与福建耿精忠有所勾搭,以是不想冒然行事,肇事上身?”
“王爷,如果满清又派人来劝降,王爷作何筹算?”
“先生,这是舍弟郑宽,舍妹郑明珠!”
郑明珠气呼呼的话,让郑锦几人都是点头苦笑。
平西王吴三桂起兵抗清,郑经出兵呼应,其子郑克臧在台湾监国,陈永华则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帮手。
而据火线密报,耿精忠已经筹算降清,谁知峰回路转,浙江清军灰飞烟灭,耿精忠荣幸逃过一劫。
“大哥,现在抗清情势大好,全部江南都已离开满清治下。我军已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府,不如临时与耿精忠停战,即便不挥军北上,也不掣肘耿精忠对江西用兵。相忍为国,唇亡齿寒,大哥无妨考虑考虑。”
屈大均说完,表示了一下,钱顾接道:“王爷,鄙人此次前来,带有半船的食盐,另有半船丝绸茶叶瓷器豆类,算是见面礼,请王爷笑纳。”
“先生、钱公子,多谢了。王将军故意了。”
世人一时无语,或深思,或饮茶,或无聊地东张西望。
钱顾反应过来,收回目光,心头绝望至极。他堂堂杭州钱家后辈,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家属虽曾落魄,但现在今非昔比。想不到在这位郑氏大蜜斯眼里,不屑一顾。
陈永华感慨道。
屈大均回了一礼
“确切如此!”
陈永华接上话头。
屈大均,东南名流,抗清义士,这个时候前来,却不知所为何事?
“屈……屈大均!”
女子约莫十六七岁,身材矗立,分歧于郑锦陈永华等人久经海风日晒面色黑红,女子白净细致,如盛开的玫瑰,明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