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无数选择[第1页/共3页]
周宣大惊失容,该来的迟早还是要来的。
几个小寺人撇下朱高炽,奔着周宣而来。
“要不两端下注,万一汗青走向不能窜改,最起码和燕王一脉也能结下善缘......”
“正七品监察御史,周宣。”
被拿下的小寺人死力辩论,一句话没说完,已被掌嘴了数十下,满口鲜血淋漓,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像死狗一样被拖走,半晌后就听到一阵惨叫。
小寺人非常傲岸的说道。
“本官调集诸位前来,乃是一件大事要做。”
不过这仅仅是表象,作为穿越者,周宣晓得实际上是淮西勋贵个人和文人个人的明争暗斗,两人不过是被推到前台罢了。
周宣悄悄皱眉,为朱高炽出头,刚好被她看到,不知会不会被她记恨,但木已成舟,也不想纠结此事了。
吕氏貌似虔诚的报歉。
“呵,咱产业是多了不得的人物,敢来管宫里的事,本来是个戋戋芝麻绿豆的官,哪风凉哪待着去,没你的事!”
天下未定时,相互还能共磨难,现在则是相互拆台,抓到机遇便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你谁呀?”
“要不,在日记里写点好话,让老朱废掉这个儿媳妇?”
入内时发明御史台百余言官均已参加,阵仗不小,周宣悄悄担忧,不会出甚么大事了吧?
“啊!太子妃,您不能过河拆桥啊,当时是您说要我们......”
“周大人请不要曲解我,万岁的话你也听到了,是要让皇孙不能暴饮暴食,只是我部下这几个该死的主子曲解,才让皇孙刻苦,提及来是我管束不周,恕罪。”
和周宣想的一样,刚才吕氏是用心在要朱元璋的话,而后拿着鸡毛适时箭。
“我看你是活腻了,孩儿们,打他!”
本来不想靖难之役产生,朱标可谓历朝太子中的出类拔萃者,或许威武不及朱元璋,倒是可贵的守成之主,若他能续命,战乱便不会产生,百姓阔别兵器之苦,是个美满的结局。
刘基收场很直白:“据可靠动静,新晋凉国公蓝玉,私募五百假子,企图不轨,本官明日要上书弹劾,尔等为御史,有监察之责,是否愿随本官一同上书?”
淮西勋贵暮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已成骄兵悍将,现在坐稳天下,天然非常放纵,却也大大的威胁到文臣个人的好处。
体味汗青走向的周宣,很清楚笑到最后的是文臣个人,一场蓝玉案,淮西勋贵几近被斩尽扑灭,不过朱元璋深知均衡之术,接着又是一场胡惟庸案,文臣被砍得人头滚滚,不敢冒昧,勉强达到了朝堂上的均衡。
归去的路上,周宣考虑起前程。
毕竟北方游牧民族伤了元气,却没有灭尽,疗摄生息以后就要卷土重来,朝廷若连领军的将军都没有,如何抵抗?
周宣没有与东宫为敌的设法,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高炽饱受培植,这是作为人的知己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