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纷争再起[第1页/共3页]
“万岁,老臣有一事不明,特来领教。”
周宣看着胡惟庸持续说道:“以是御史们不能以谎言而弹劾凉国公,不但伤了功臣的心,还会挑起文武纷争,大明江山初定,企图挑起纷争者,不是蠢就是坏。”
“两位丞相大人,下官昨日确切在御史台,并且能够肯定,你们所说是真的,中丞大人是让统统御史表态,是否要弹劾凉国公。”
“大师伙还是想为万岁分忧的吧,既然事情水落石出,老臣辞职了。”
“老李啊,咱看你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偶然候在凤阳找个宅子,今后养老用得着。”
胡惟庸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却无从辩驳,人家证明刘基为了文武稳定,严令御史不得弹劾蓝玉,而他却来朱元璋面前告状,可不就是非蠢既坏吗?
“万岁,这里不就有一个御史吗,昨日之事,问他便知。”
“胡大人,为何要严办中丞大人啊?”
李善长看了一眼朱元璋,持续说道:“老臣有句不该说得话,天下事咱淮西老兄弟打下来的,轮到坐天下的时候,那些江浙文臣就跳出来,对我们兄弟各式刁难,是何事理?”
朱元璋平生都在寻求权力的顶峰,但面对淮西勋贵个人的两个大佬,也不得不让步,现在不是动他们的时候,不然就要天下大乱了。
朱元璋貌似体贴的说道。
胡惟庸立即跟上,大声说道。
朱元璋的面上没有任何神采窜改,笑道:“咱没让御史去问罪,只是当值朝官中,就这个御史余暇,以是咱才让他去的,老李,你是不满咱的做法吗?”
“蓝玉造反子虚乌有,而御史们也没有上书弹劾,你们不是御史,没有传闻奏事之权,以是不要单凭猜想,到咱这里来讲刘爱卿的好话。”
胡惟庸没反应过来,顺口说道:“当然是因为他谗谄凉国公。”
“咳咳,周宣,你来讲说,可有此事啊?”
“两位爱卿不必多礼,何事?”
故而他叫周宣,要让他开口证明李善长的控告子虚乌有,以是悄悄的使了个眼色。
公然,李善长是为了蓝玉而来,看上去此事和他毫无干系,但作为淮西个人的大佬,哪怕是朱元璋,对待勋贵不公,他也要站出来所谓仗义执言。
因御史大多为江浙文臣个人,胡惟庸本来对御史没有任何好感,不过现在看周宣,感觉此人面红齿白,非常扎眼起来。
一向没有说话的胡惟庸,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周宣,鼠目一转,开口说道。
朱元璋有些骑虎难下了,始作俑者恰是周宣,真想一刀把他咔嚓咯。
“哦?确有此事吗,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记错了?”
李善长叹了口气,问道:“老臣只想问万岁,蓝玉是不是我们从淮西一起打出来的老兄弟?”
朱元璋哈哈一笑:“老李啊,我们多年的兄弟了,你晓得咱说话最不喜好文绉绉的,有啥事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