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传承谋划[第2页/共3页]
午后,叶知秋在太学院查抄皇子皇女们的学习环境。除了传统经史,他们还要学习医术、算学、天文、地理等合用之学。最首要的是,他们要按期下基层体察民情。
"诸位,"叶知秋的声音清楚而果断,"当年如果恪守男报酬君的传统,我也不会坐在这里。天下之治,在于贤达,不在于男女长幼。"
"母后,"昭儿开口道,"我明白您的企图。这不是为了我们争储,而是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担当人,对吗?"
夜深了,叶知秋还在御书房批阅文书。萧远珩端来一盏参茶,心疼地说:"你也该歇息了。"
叶知秋点头,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常想,真正的传承不是权位的交代,而是理念的持续。只要这份为民之心能够代代相传,我们的鼎新就永久不会停止。"
"这个轨制不但是为了选储,"她说,"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原则:江山是天下人的江山,君王是为民办事的君王。"
"时候过得真快。"萧远珩踱步而来,"昭儿已经十六岁了,明儿也十四岁了。"
第二天一早,新的政令公布天下。叶知秋特地在圣旨中夸大:此举不但是为选贤,更是为立制。她要建立一个能够持续千秋的轨制,让每一代担当人都必须颠末严格磨练。
"说得好。"萧远珩插话道,"你们母后即位以来,最大的功劳不是军功武略,而是以仁心济世,以医道治国。这才是真正的霸道。"
萧远珩深有感到:"这些年,他们亲目睹证了新政的效果。现在的反对声比当年我做皇后时可小多了。"
叶知秋安静地回应:"祖宗之法的精力是为了江山永固,而不是墨守陈规。现在天下大治,恰是鼎新之时。我们要的不是一时承平,而是万世基业。"
月光如水,洒在这座千年宫阙之上。在这个深夜,一个足以影响千秋万代的轨制正在建立。叶知秋晓得,这或许是她留给后代最首要的礼品。
俄然,一阵琴声传来。本来是昭儿在练习,那是一首改编的古曲,融会了医者的仁心与君王的气度。这恰是叶知秋等候的:让仁政之道代代相传。
一名教员说:"陛下,您创建的这套教诲体系,不但合适培养储君,更是培养人才的典范。"
明儿如有所思:"就像您当年在边关救治军士,用医者之心管理天下一样。"
傍晚,叶知秋在御花圃召见了昭儿和明儿。孩子们早已长大,都能了解母亲的苦心。
"陛下,太学院的考核陈述送来了。"大理寺少卿呈上一份竹简。这是她特地设立的皇储考核轨制,不但考查武功武功,改正视实际管理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