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逃[第2页/共3页]
另有另一种体例就是想体例混出都城。李自成的部下大多是流民,规律性极差,并且相互之间多不熟谙,攻城之时也各不统属,他还是有机遇混出去的。
汗青上,三月十九日凌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翻开正阳门,将刘宗敏所部军放入内城。中午,李自成在寺人王德化的指导下,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天安门)步入内殿。而崇祯在自缢之前,曾登上煤山了望,看到都城已被团团围住,这才下决计自缢就义。
以是,此时想要仰仗武力冲出都城明显不实际,更何况现在他身边只要王承恩一人。
因曾想过写穿越到崇祯朝的汗青文,朱友建对崇祯朝的汗青了如指掌,特别是城破之日的环境。
此时的煤山乃是全城的制高点,由此望去,全部北都城尽收眼底。崇祯正左思右想拿不定主张时,俄然看到从德胜门方向一支浩大的步队正缓缓向紫禁城方向行来。这支人马皆为红缨毡帽,但身上的服色分为红、白、黑。大顺军浅显兵士头戴红色毡帽,帽顶插着红缨,或者插羽,身穿蓝色的外套,外着短身布面铁甲或者扎甲。而他最精锐的前锋营服色则为红、白、黑。大名鼎鼎的“三堵墙”战术就是由这支步队来履行。《明史流寇传》中记录大顺军的三堵墙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堪,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兵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臣有负陛下所托,宣武门已破!这都城守不住了!”高文采哽咽地说道,“陛下,请速速出城!”
“快快免礼!”
此时的朱友建与崇祯真正融会在一起,这才想起宫中的侍卫、宫女、寺人皆已被斥逐。
不愧是忠臣啊,看来汗青上这位千户曾经找过崇祯,想护送他出城,未果后才回家他杀就义。
他此时的打扮一副得志模样,那里有天子的气度,看起来倒像是个流浪的羽士!反倒是王承恩身上穿的司礼监秉笔寺人的服饰过分于显眼,需求改换。不过此时也没有其他衣服给他改换,王承恩只能简朴地将内里的罩衣脱去,然后又抓了些泥土将衣服涂抹一番后,二人急仓促走下煤山,向北侧的地安门走去。
眼看着离着高大的朝阳门已经不远了,就在世人拐进一处冷巷的时候,一阵金铁交鸣声传来!崇祯昂首望去,只见三名锦衣卫正背靠背聚在一起,十数名身着褴褛皮甲的贼兵正围着他们猛攻不止……
“陛下!”刚走下煤山,俄然远处有人大声喊道。
此时内城的战役根基结束,只要一些零散的战役时有产生。崇祯张望了一番,不知是否因为闯王入城的原因,多量的大顺军集结到德胜门至承天门一带,朝阳门四周只要些稀稀拉拉的散兵活动。大顺军毕竟是流民武装,除了最精锐的老营外,其他多是由流民构成,军纪涣散,构造涣散,这也是李自成声望充足,不然此时就该烧杀劫掠一片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