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风波起[第1页/共4页]
“禀王爷,倒是如此。”方大猷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回话,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砸在地上映出一片湿痕,“现在山东大半已然落入明军手中,济南、青州、济宁等地均已沦亡敌手。杨万兴将军被史可法率军死死挡在济宁府,寸步难进,我军守势频频受挫……”
“哼!一群废料!”多尔衮猛地一拍身前桌子,那厚重的实木桌案狠恶震颤,茶盏翻倒,茶水四溅,怒声仿若惊雷炸响。
火线惨烈战况第一时候如飞鸟传书般传入南都城中。一时候,南都城浑家心惶惑,悲观情感仿若阴霾敏捷满盈开来。街头巷尾,百姓们忧心忡忡,交头接耳间尽是对战事倒霉的感喟;茶社酒坊,常日里高谈阔论的门客们也没了兴趣,面色凝重,点头不语。而备受谛视标《金陵晚报》,不知为何竟也公开辟声,对战局颁发诸多悲观观点,用词锋利,阐发详确,仿若一盆盆冷水浇在公众心头。更令人不测的是,对于一些言辞锋利、对朝廷很有微词的文章,《金陵晚报》竟也大开绿灯,准予颁发,刹时胜利激发全城热议,公众纷繁测度朝廷局势与战局走向。
济宁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扼守南北交通要道,又是漕运重镇,千帆会聚、物质集散,好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的交通头绪之上。也正因如此,它天然地成为多方权势几次争夺的核心要地。自北京被大顺军攻破,天下局势风云变幻,济宁城仿若风暴中的孤舟,数易其主。先是被大顺军领受,城头旗号变更;期间又仓促打起南明灯号,百姓尚将来得及适应,转眼又受了清廷的招安;比及史可法率军决然北上,济宁城见明军气势如虹,再度开城驱逐雄师入驻。
刘良佐嘴角微微上扬,暴露一抹调侃笑意:“崇祯啊,崇祯,不晓得此次你是过分自傲,还是过分笨拙,竟然敢留下我等的性命。”言语间尽是对崇祯未除其兵权的对劲,殊不知,大明王朝正因这诸多内部分裂与叛变,正一步步滑向毁灭的深渊,一场决定王朝运气的存亡对决,已然悄悄拉开帷幕。
这一系列变故,让南都城的公众心头再次覆盖上沉重的战役暗影。与此同时,贩子之间流言流言四起,说崇祯帝乃是有人冒充的动静仿若野草般在街头巷尾大量疯传,越传越玄乎;更有传闻称崇祯冒然北上、擅开战端,才导致与清军大战发作,百姓深陷水火。各种流言真假难辨,搅得民气浮动。
多尔衮眉头紧皱,深思半晌,微微点头:“嗯,你说的却也在理。”旋即眼神锋利如鹰,看向和托命令道:“既如此,和托,你会同李率泰、额孟格,马上率本部兵马奔赴山东,此行务必全歼史可法所部,扬我大清军威,不得有误!”
陈寿亭满脸涨得通红,表情荡漾,双手握拳,大声回道:“都已经在暗中集结结束,只待大帅一声令下,便可雷霆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