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 第14章 弘光继位

第14章 弘光继位[第3页/共3页]

在机遇偶合之下,他们被波浪冲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岛之上,当他们被人救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生命垂死。

此次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好似一头凶悍狂暴的大水猛兽,以雷霆万钧之势,严峻打乱了崇祯的通盘打算。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福王朱由崧在史可法的伴随之下,由浦口乘舟到达南都城外的燕子矶。南京的官绅们纷繁前去朝见。

崇祯帝在出海之前,让他们将这个动静传回都城,一是给家人报个安然,二是让他们暗中联络那些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让他们想体例逃往南京。

崇祯天子既已身亡,他的三个儿子又下落不明。至此,大明北京朝廷能够说是全数覆亡。而作为留都的南京,自但是然地就成为了剩下的这半壁江山的政治中间。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事情仍然沿着汗青的轨迹向宿世长......

很快,这个动静的实在性就被确认!

可就在这个关头的时候,史可法又犯下了摆布扭捏,柔嫩寡断的弊端,就在他假想出这类计划拥立桂王朱常瀛的时候,马士英却已经判定决定结合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卢九德等人在凤阳皇陵前发誓推戴福王朱由崧,并且亲身带兵护送福王直抵浦口,至此史可法别无挑选,只能接管这个究竟。

到了这个时候,立君之事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既然崇祯的三个儿子都没有胜利逃出,那藩王们便成为了皇位的最有力图夺者。而在浩繁藩王当中,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各有支撑者。

史可法急于弥补本身在拥立题目上的失误,想要通过皋牢四镇来调换福王朱由崧和支撑他下台的人的好感,可实际上倒是毫无用处。

史可法的发起获得了时任监国朱由崧的同意,当即决定: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地区;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