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东郊戏院挂牌演出[第2页/共3页]
他还是不太适应管观众叫座儿。
白灵筠点头,没有再多问甚么。
二层的看台前面有五个包厢,包厢都开着木质的明窗。
钱二笑着答道:“园子老板去申城好些日子了,说是要去学习甚么大舞台制作。”
陈福生跟在白灵筠身后,脸上有些挂不住。
钱二的办事效力令白灵筠刮目相看,从他们决定挂牌演出到敲定曲目,不太短短两个小时的时候,剧场、舞台、鼓吹、戏票已经全数到位,其他杂七杂八的琐细事也安排的妥妥铛铛。
白灵筠想了想,也默许了钱二的决定,他固然晓得一些初期梨园行的端方,但现在还属于初来乍到阶段,万事还是听安排的好。
越想脑筋里绕的越乱,白灵筠从速打住乱飞的思路。
“如何不见这园子老板?”
民国的经纪人不成小觑,在保举方面占有首要的职位。
后代的宛都城也有几处老式戏园子的旧址,有的还常常演出,只是表里的装修颠末数次改革已经变成了当代化剧院,失了味道。
除了包厢外其他的满是木桌木椅子,这就叫“楼座”,楼座两侧的位置便叫“后楼”。
但若较起真来挑弊端,又实在挑不出错来。
东郊剧场坐落在东郊市场,位置不错,只是阵容和人气已不复畴前,与当下最初级的两家戏园子广和楼和广德楼比拟,园子里的各项配置都显得有那么几分落魄和式微。
依着白灵筠的意义,挂牌演出的事能够今后推上几天。
戴沛川揪着衣服角,小声说道:“被您说准了,二十一个。”
并且听过白灵筠戏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的分歧,就是三个字:不纵情。
这打泡戏必然是看家绝活,唱的好赖先不说,顶着“打泡”的噱头就赚足了观众眼球,两厢对比,好坏显而易见。
“钱二爷,您看这……这……”
白灵筠拍了鼓掌上的散粉,斜了戴沛川一眼。
据他爷爷说,最早谁如果把听戏说成看戏都会被当作内行,遭人嘲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在是这位角儿演出的场次太少了,别说来他们胜福班一年才登了一回台,就是畴前在春合堂也没见这位露过几次脸。
钱二两只手交叉插在袖口里,一开口还未说话先吐出一口白气,可见这戏园子里到底有多冷。
“嗯,还成。”
钱二摆摆手,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能够说,能不能成角儿,能不能大红大紫全看经纪人的手腕和门路。
白灵筠今晚要唱的是《金玉奴》,下午预售票的时候就已经把曲目公布出去了。
这是个典范的清末老戏园子,戏台是正方形,上场门和了局门联通着前背景,戏台的三面有矮栏,四角有明柱支撑着台顶,为了达到拢音的结果,台顶另有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