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76章

第2476章[第4页/共5页]

“对对对,我传闻过他们的事迹。”谢柯罗点了点头,随即问:“那别的一名老年偷袭手,又是谁呢?”

“编剧同道,”索科夫等维尔纳说完,赶紧提示他说:“你别忘了,我另有三个电影脚本要写。”

“不消这么费事,我这里就有现成的书,我送给您就行了。”说完,谢柯罗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后说道:“阿克萨拉,费事你帮我拿两本恰科夫斯基的书出去。就是客岁的那本《这事产生在列宁格勒》,以及本年发行的《丽达》。”

“甚么,已经九十高龄了?”听索科夫这么说,谢柯罗满脸震惊地说道:“他这么大年纪,招兵处的人如何会答应他上疆场呢?”

面对谢柯罗的发起,索科夫天然不肯意,一是他不太会喝酒,两杯酒醉;二是他承诺了阿西娅,要回家用饭的,总不能言而无信吧。恰是出于如许的考虑,他歉意地说:“对不起,总编同道,我想我没法和你们去喝酒了,我别的另有事情,你们两人去吧。”

听谢柯罗提起恰科夫斯基,索科夫的内心不由格登一下,随即有些底气不敷地说:“传闻过,不过我还向来没有看过他的书。总编同道,您如何想到提起他?”

几分钟过后,阿克萨拉推开房门,从内里走了出去,将手里的两本新书放在了谢柯罗的面前,随后又转成分开。

谢柯罗听索科夫这么说,沉默了半晌,随后说道:“将军同道,不晓得您有没有传闻过恰科夫斯基这位作家?”

颠末一番思考,索科夫锁定了一名叫亚历山大·鲍里索维奇·恰科夫斯基的作家。他出世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大夫家庭,1939年从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卫国战役期间曾任战地记者。1955至1963年任《本国文学》杂志主编,1962年起任《文学报》主编、苏联作家协会卖力人,1971年被选为候补委员,1973年被选为劳动豪杰。

看到维尔纳吃惊的模样,索科夫有些难堪地说:“编剧同道,一年写一本上百万字的书,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想再加快速率,明显是不成能做到的。”

而谢柯罗倒是一头雾水地问:“甚么电影脚本?”

索科夫想了想,答复说:“这部书,我筹算写一百多万字,最快恐怕都需求一年的时候。”

谢柯罗点点头,随后又问:“将军同道,不知您比来另有没有写写小说的筹算?如果有的,能够先给我先容一下环境,明天开会会商您的稿酬时,我趁便把此事也提出来。”

索科夫接过谢柯罗手里的书,向他表示了衷心的感激。

“是关于三个偷袭手的电影脚本。”维尔纳向谢柯罗解释说:“一名女偷袭手、一名男偷袭手,另有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年偷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