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82章

第2482章[第1页/共5页]

“将军同道,您能奉告我,这位豪杰是谁吗?”

恰科夫斯基的话,让索科夫惊出了一身盗汗,他光想着《围困》这本书是传世之作,但却健忘了该书出版的年代,史达林1953年病逝,这是大师都晓得的事情。然后日丹诺夫是1948年归天,伏罗希洛夫元帅活到了1969年12月,就连书中大肆嘉奖的朱可夫元帅,也在此书出版前一年的1974年归天。

“对,我传闻过他。”阿西娅摸索地问:“你的新书,以他为原型来写,写出来以后,会有读者喜好吗?”

索科夫回想了一下,当年他看这本书的时候,曾经留意过出版质料,内里写的总字数是33万字,便慎重其事地答复说:“《这里的拂晓静悄悄》是22万字,这本书我筹算多写一些,我感觉33万字就差未几了。”

听到索科夫这么说,阿西娅不免担忧起来:“米沙,假定雅沙那边一向没有消息,是不是就申明你所写的那本书,史达林同道底子不看好,天然也不筹算让你写下去。”

“是的,我采访很多指战员,有将军、有校官和尉官,更多的是浅显一兵。”恰科夫斯基说道:“他们每小我所报告的故事,我都会用本子记录下来,作为我写小说的素材。”

索科夫现在内心在想,《浅显一兵》这本书是1949年出版的,作者要动笔,恐怕都是47或者48年,本身此时写出来,就不消担忧和原作者撞车的环境,是以内心判定地下定了决计,待会儿等恰科夫斯基分开,本身就开端动笔写这本书。

听到恰科夫斯基对本身的嘉奖,索科夫只能难堪地干笑了两声:“恰科夫斯基同道,您真是过分奖了。”

“不对,不对,不是这话。”索科夫冒死地摇着头说:“你仿佛说甚么采访工具之类的。”

“新书我筹算写33万字。”索科夫看着桌上的稿纸,摇着头说:“这么点稿纸必定是远远不敷的,我明天有空出去买点。”

“没有。”索科夫摇点头,苦笑着说道:“雅沙仿佛人间蒸发普通,到明天为止,都没有任何的消息。”

“将军同道,我感觉您能够换一个题材写。”恰科夫斯基态度朴拙地说道:“比如说像《这里的拂晓静悄悄》一书,以小人物在战役中的故事为主。您看如何?”

恰科夫斯基在看《这里的拂晓静悄悄》之前,对索科夫如许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可否写出一本能让人读下去的小说,是持思疑态度的,毕竟隔行如隔山,你批示作战或许是一把妙手,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手。但看过《这里的拂晓静悄悄》以后,恰科夫斯基的观点产生了窜改,他感觉有些人是天生的文学家,所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就能达到顶峰,而面前的索科夫将军,恰好就是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