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此千古雄文,东翁可流芳百世矣[第3页/共4页]
他顿了顿,抬眼看去,文章正中上首,题目处书有五个大字----- 少年中国说!
荣禧堂
尚未饮完第二杯茶,就听到堂外一声明朗的声音:“二老爷可在府内,贾瑜前日下了帖子,明天前来讨讲授问,还望二老爷不吝见教。”
这是贾瑜写的?
贾政细眼一看,只见贾瑜明天身穿一袭玄色的劲装,头上戴一座嵌玉的小银冠。
“我虽冲弱,也传闻过西陵散人大名,是故不敢迟误,唯恐拙作那里有失,损了我们贾家威名,以是本日前来望二老爷赐正一二,来日即使被王公嘲笑,及时改正也不坠我贾府名誉。”
当下欣喜道:“你一个小儿,且不说能做出这等佳作,就是写了些不着边沿的话,王公看了也不过会心一笑,如何会见怪于你呢?”
至于前几日宝玉的挨打,贾代儒的告状,在他看来不过是小孩子方才退学收不起玩心,今后多加教诲就是了。
实则其心中悄悄苦笑:‘甚么贾府的名声。现在贾府在这偌大神都城中,庙堂的兖兖诸千米,那里另有甚么名声?膏梁纨袴,后继无人的恶名,谁还不晓得?’
当然,贾政为人自视甚高,对于府里的小事也不如何在乎。
贾瑜不敢托大,他甩了个眼色给宝柱,表示他分开,按本身之前的打算行事。
读完这篇少年中国说以后,贾政是再无半点轻视之意。
还没看过文章,他倒开端安抚上了。
说实话,贾瑜这个名字他第一次闻声到现在也没几天,当时还是族学内的夫子贾代儒提到的。
秦皇汉武,如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如何之隆盛;明景间之武功,如何之烜赫
“好!好!好!”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是以明天他才早早来到这里,想见上一见贾瑜。
这让他不免有些对劲。
你瞅瞅,这十六个字完美戳中了贾政的痒处。在贾政看来,这就是一个将来的贾家读书种子。
他双手颤颤将书册放于案上,痛快的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
现在只敢屏住呼吸,聚精会神,恐怕错听了一字一句。
贾家基因向来不错,男的俊女的靓,更有一名重量级颜狗贾母,是以贾政也被带的审美标准大大进步。
而贾政,他现在坐在荣庆堂里,读着侄子送来的文章,感受本身现在就是苏轼。
恰好腰旁又缀着一把玄鞘长剑,明显十三岁的年纪,但少年身形矗立如松,目光湛湛如炬,比起文弱的读书人来,更像一名少年将军。
双眼间此时已是略有潮湿,明显是朗读文章时共情深切,为文笔所打动。
“东翁于这春回大地之日,与贤侄共赏此文,此等嘉话,可流芳于百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