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参考作业(二)[第2页/共3页]
分开地这二年,家里宽广了很多,逢年过节家里也会割肉。但是烤麻雀,她俩还是第一次吃,烤出来的麻雀,虽没有听任何佐料,但天然的肉香还是能让人丁舌生津。固然一只麻雀身上,只要两条腿上的肉能吃,俩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就在他们欢畅了没几天,有一次,管帐去刘长秋的书包里找卷烟纸的时候,发明了三姑的功课本。当时候,孩子们上学的功课本,用完了都放到家里给大人当卷烟纸。刘长秋不爱写功课,他用本子的速率赶不上他爹卷烟的速率,管帐卷烟没了卷烟纸的时候,就去刘长秋书包里的功课本上找一张写过字的纸来应急。
阿谁叫狗蛋儿的孩子,也是三姑功课的受益者,听了刘长秋的话,屁颠屁颠的地去喊三姑了。
刘长秋一边从灰堆里往外扒拉着麻雀,一边不忘向三姑夸耀,并顺手把两只麻雀递给二姑三姑。
三姑帮奶奶干了一会儿活,和二姑一起正要睡觉,听到狗蛋儿在内里喊她的名字,应了一声翻开门。传闻是刘长秋喊她去吃麻雀肉,欢畅地回家喊二姑和她一起去。二姑再大也是孩子,何况我们家的活多,孩子们平时都在家里地里干活,像其他孩子一样上树掏鸟下河捉鱼的事儿很少参与。三姑一聘请,二姑也披上衣裳,和三姑一起出门了。
有了三姑的功课做参考,刘长秋不但本身每天都能定时完胜利课,还把他部下的几个拆台鬼都拉拢过来参考三姑的功课。当然都不是白参考的,都要拿着本身的东西和他换,才气有资格到他家里参考着三姑的功课写功课。
自从分开地盘后,牲口都分到了各户,队里的牛棚里就不再喂牛,成了村里几户有牲口人家的草料屋。除了过来拿柴草,草料屋里很少有人来,因而牛棚就成了麻雀的天下,屋梁上墙角儿里和椽子缝里,到处都是麻雀窝。
看到刘长秋书包里三姑的功课本,管帐的第一个设法就是,刘长秋偷了我三姑的功课本。和当时大多数的爹管孩子的体例一样,管帐不问启事,就筹办了家伙,等着刘长秋返来给他算账。
刘长秋领着几个孩子进了牛棚后,用手电筒往墙角儿房梁上收回叽叽喳喳的处所一晃,受了惊的麻雀扑棱着翅膀冲动手电筒的亮光处飞过来。手里拿着早就筹办好的破扫帚的孩子,举起扫帚照着飞来的麻雀拍下去,麻雀们就被捂在了扫帚上面。孩子们七手八脚的冲上去,从扫帚上面取出麻雀,拿在手里。一样的体例,屡试不爽,不一会儿就捉到了十几只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