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我是华人,我真是华人![第2页/共3页]
除了人丁最多的撒卡族,其别人丁较少的土人,早就被张弛清算得服服帖帖。
本是为了连合暹罗华人而设立的“三保堂”,在试点推行后,出乎料想地大受欢迎,老百姓口口相传,不到一个月就在几个华人聚居区扎了根,反应热烈得出奇。
他们的权力不过是来自于对本身下边的贫苦土人的完整节制,一张嘴谁用饭,一抬手谁结婚,全看他们神采。
刚过集市口,俄然闻声前头人声鼎沸,就看到三保堂办事处门口排起了长龙,黑压压一片,闹哄哄的像赶集。
这三保堂专门面向华人供应低息存款,做买卖或是去城里看大病,钱如果周转不开,便能够凭着户口本到这来借一笔款项,未几,但对于贫苦人来讲倒是够用了。
镇上的公所还是是阿谁老模样:几间砖石气势,外边刷着白漆的二层小楼,门口的红漆牌子上写着“安民军安设办理事件署·曼德勒北部第七小辨别所”。
每周聚一聚,轮番发发言、拍个照、签个字,看上去民主、调和,各族群其乐融融的模样。
靳三辰猎奇,凑上前一看,只见人群最前头,一个黑不溜秋的小伙正跪在门口,双手举天,一脸虔诚:
说罢,竟真唱起来了,用一口浓厚的客家话,扯着嗓子喊:“老妹坐船出洋山,山高浪阔路漫漫——”
而现在三保堂的呈现,使得那些贫苦的土人想要享用三保堂的福利,就要先去登记身份,获得户口本,再想方设法获得一个华人身份。
不过是花点钱,这些土人头子手中的权力根底,就直接被张弛一点点给溶解掉了。
这个“委员会”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安排机构,专门给白鹰那边看的门面。里头挤着三十多个各族代表,平常事情只要两样:开会,以及在开会前找人提示本身明天要开会。
排了会儿队,靳三辰就见到了穿戴洗得发白的卡其布衬衣的郑办理员,后者坐在办公桌后,木桌上盖着一片透明的大玻璃,对方手里还拿着印泥。
这一嗓子又尖又响,把人群都给逗乐了。
而三保堂的呈现却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征象,土人上层或许还想和张弛掰掰手腕,但基层面对三保堂供应给华人的各种福利,直接就跪了。
至于实权?军、政、财三条线早被张弛拿得死死的了。
没有了这些被他们绝对节制的‘隐户’、没有了排外的身份认同,这些头领还拿甚么和张弛斗?
张弛现在的名义身份,还是“安民军总司令”,而勃固地区挂在台面上的最高机构,仍然是阿谁名为“勃固抗倭委员会”的构造。
土人头子们天然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冬眠等候着无益机会,就要和张弛‘爆了’。
当然大量放开的三保堂需求的人力资本是海量的,是以很多三保堂干脆就是在各地本来的官方构造的根本上改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