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262章 科举

第262章 科举[第2页/共3页]

书迷正在阅读: 和田玉暖日生烟

他看着陶履卓,言道:“岸生(陶字)有所不知,大王政务军国之事多如牛毛,非大事,从无等闲见客。但你所言之事,此乃大事,我可为你引见。”

张着引陶履卓至王府,却被奉告府大王正在虎帐。他无法,只得让陶履卓稍作等候,陶履卓心中焦心,但仍耐烦等待。

随后孟浚当即召见杨恩,顾炎武,吴台等人商讨此事,顾炎武,吴台二人皆附和此议,只是杨恩也有些游移,他的顾虑和孟浚一样,杨恩说道:“开科取士,则永历君臣必视我等为敌国,如果其下旨言大王为篡逆之臣,恐伤大王之名誉。”

陶履卓表情郁郁寡欢,在金陵城待了三个月,金陵米贵,居之不易,不过陶家算是绍兴城中驰名的士绅之家,这点开消,陶履卓倒也不放在心上,他所沉闷的是,现在的幕府早已经不是昔日的都督府,想要插手此中为周王效力,为规复国土尽一份力,也已是难度颇大。

陶履卓心胸建言,欲献策于周王,望其开启科举,提拔人才。可惜苦无门路,只得在金陵城中盘桓,他探听动静,寻求举荐,一日,偶遇一老者,二人言谈甚欢,听闻陶履卓的建言,老者深觉得然。

在清军霸占南京后,范文程上书道:“治天下,在得民气,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 心得矣 。”是以清廷采取了张存仁与范文程的建议,开科取士,试图拉拢天下士子,只是剃发换衣的杀伤力太大,在此时,江南地区的士人如果前去北方插手会试,那就要遭到同窗老友的鄙弃。

陶履卓安步于金陵城中,只见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气象。行人如织,各种货色琳琅满目,商贩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路过秦淮河边,画舫穿越,歌声婉转,美人数不,墨客立于船头,或吟诗作对,或感慨生逢乱世,陶履卓深吸一口气,现在的金陵城,与天下各地的战乱比拟,仿佛是在乱世当中。

陶履卓苦思数日,以为既然寻求直接插手幕府的门路困难,那么或可建言周王,开科取士,至清廷入关今后,南明诸帝都试图开科取士,可惜的是断断续续,如弘光帝即位仅一年,便已毁灭,隆武,邵武都曾开科,只是一方面离江南路途悠远,士子远赴不易,而最首要的则是隆武邵武皆存续的时候不长。

杨恩有些游移,这换个名字,换汤不换药,孟浚见状,当即点头决定,道:“现在也就是糊个面上过的去,朝廷都跑到西南去了,泥菩萨过江,本身难保。”说完后,孟浚遂即命令,筹办科举,又命吴台鼓吹司将幕府即将提拔人才测验的动静,传向四方。

这个老者就是张着,现在在幕府中任职于商政司,张着从未想过,昔日孟浚从一介辎重营起兵反清,到现在竟然会成为周王,拥兵士余万,雄据一方,若不是张着一步一步的看着孟浚起家,不管如何张着也不敢信赖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