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备战(二)[第1页/共3页]
会上孟浚问道:“沈将军,我欲攻破瓜州炮台,全歼耿仲明海军,可有胜算?”
在现在抗清的大舞台上,并不但是孟浚一人合奏,不管南北,抵挡的旗号还未停歇,孟浚望着活力兴旺的初阳,喃喃自语道:“但我必然是领衔主演的那一个。”
杨展一个武将,很有治政才气,他一边派人去贵州等地采购粮食,一边安排兵士屯田,还给哀鸿发放施助,又给回籍耕地的百姓分发耕牛和种子。很多灾黎主动前去川西,杨展的地盘很快便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以此来养兵。
玄月九重阳日,恰是登高望远,多少墨客在这个日子里留下脍炙民气的名诗,孟浚站在王府二层的阁楼处,冷静的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朝日。
而豪格留驻于四川的李国英,王遵坦之军在四川的兵力只能勉强保持川北,有力打击川南。
孟浚站起家,叹道:“吾亦知强攻毁伤颇大,但时不我待,如果雄师入湖广,清军于上游处择地登岸,腹背受敌下,朝夕之间,雄师有颠覆之险!”
镇江城。
孟浚亲身巡查长江陆防,柏永馥,高进库二人随行,孟浚纵马奔驰,在一处炮台处停下,随后翻上马匹,在世人不解的神情中,来到墙边,抽出佩刀,挥刀试砍,只见在墙上留下一道白印,孟浚暴露一丝笑意,问道:“江防如何?清军海军可曾来攻?”
对于多尔衮的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今后今后,再不提复君父之仇的话,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几次上表,言矢忠新朝。
在四川,明将杨展还是在抗清,在永历元年时,曾大破清军于资阳,简州,永历二年,封广元伯,擢都督同知总兵,提督秦,蜀兵马,加太子太傅。
四川固然没有太多的清军主力,不过在汉中清军权势强大,因为多尔衮方才将吴三桂调至汉中,吴三桂与明朝其他的降将所分歧之处,便是吴三桂手中另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是以在入关之初,清廷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猜忌,并未授之以事权。
沈廷杨深思半晌,皱着眉头回道:“大王,瓜州炮台坚毅,清军戍守周到,若在炮台下强攻,恐怕会丧失颇大。”
王遵坦在广元,昭化总计驻兵五千人,和保宁成清军成掎角之势,保宁为清廷在四川的临时省会,也是四川巡抚李国英,成都总兵惠应诏等人的驻地,此中李国英可战之绿营两千余人,惠应诏有一千六百余人,在川北的清军主力人数不敷万人。
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备,在军事上,也只是操纵他,逼其率兵击李自成,直到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孟浚方才反清之时,在李自成主力根基被毁灭以后,多尔衮将其畴火线调回,并出镇锦州。
直到永历二年,清廷丧失江宁,江南大片之地,风云变色,多尔衮才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一面剿杀汉中地区的抗清义兵余部,一面视环境而进湖广或是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