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酒宴(下)[第1页/共5页]
孟浚闻之,脸上暴露笑意,赞道:“国姓为国之心,吾深感佩服,我等并肩作战,为天下,为百姓,为衣冠,共赴时难。”
…………
就在李定国脑中狼籍如麻时,在九江的孟浚所发的军信,刚好到达长沙,这信很快就送到李定国面前。
李定国闻言一惊,斥责道:“初麟不成妄言,大兄虽放肆了些,但寄父之言,犹在耳旁,他岂能有此心机!”
而郑军方才下船,尚需疗养两日,对郑家的军队,孟浚只对其海军有信心,而对郑家的步军,孟浚感觉必定是不太行,若行的话,本身如何没听过郑家在陆上有甚么傲人的战绩。
陈永华欲言又止,仿佛是想提示郑胜利用君子小人对比有些不当,但还未开口,郑胜利接着说道:“何况吾军善于海军,步军亦皆控于部将之手,但有差池,有战船火炮保护,后路无忧,何惧之有。”
汗青上的郑胜利或许人生轨迹和现在的他有所分歧,他的母亲没有死在清军手上,他也比汗青上更早的拿下台湾,但能够必定的是,他的大志壮志仍然没有窜改,退则为名臣,进则为天子。
李定国神采阴晴不定,随后让金维新将人带来,过了半晌,来人竟然是蜀王刘文秀部下,王复臣。
李定国轻笑一声,摆摆手说道:“初麟,此战若胜,清军局势已去,光复两都,规复国土,大有可为,如此之局面,汝不成胡言啊。”
柏永馥如何听都感受不对,想辩驳又找不到题目地点,气的小声的嘟囔了两句。
李定国语气降落,神情不振的问道:“三弟让我归去,又有何用,莫非是要我和大兄战一场吗?都是西军后辈,打了这么多年仗,莫非还要同室操戈,挥刀相向吗?”
长沙,临时晋王府。
孟浚发文至长沙,乃是聘请李定国前去九江军议,参议三方会盟,共战多铎之事。
郑胜利拱手而礼,道:“周王之意,同一批示,令出一门,吾甚为附和,然如果定见相左时,又当如何?”
柏永馥上前说道:“大王,郑家虽同意以大王为主,但其如果临阵不听批示,亦或是对付巡梭不前,又该如何?”
李定国内心的忧愁被金维新直白的点出来,对孟浚,李定国一方面是佩服其在江南,从清廷手中,一寸寸的夺下来,而另一方面,其所做所为,实在是看不出来此人有忠于大明的模样?
(此章,二合一,大章^O^)
非论如何说,郑军到达,还是让孟浚略微的松了点气,无他,清廷举国之兵,倾力南下,还是多铎这个军功彪悍的清廷亲王亲征,这给孟浚极大的心机压力。
郑胜利也安稳的回到本身的军帐中,此时帐中独一陈永华和郑胜利两人。
而孟浚细心的看了一眼陈永华,此人姓陈,又在郑胜利帐下,莫非是“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豪杰也徒然”的六合会总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