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昆明之变(下)[第4页/共5页]
这时杨恩倒是这般说道:“大王,钱将军的话,虽糙了些,但还是很有事理,秦王之爵,王号中,高贵至极,大王若招降,这……仿佛有些道理不通。”
此话一出,众将皆附和此议,便连杨恩顾炎武等一干文臣都有些心动,李定国这般行动,仿佛是在引诱孟浚,长沙以南四府,夺之,周军必将气力大增,但是此中的弊端也是极其较着。
十九日,两军比武,两边交兵于交水三岔口。孙可望依仗人多夺得上风,李定国部将李柏瀚战马惊厥,被孙可望部军士所杀。
李定国兵至贵定,遣使四出,言乃奉诏而讨可望,并历数可望罪,双礼,文选,维兴三将游移不定。
孟浚收编忠贞营,改编六镇,裁军至二十三万众,现在兵力上而言,周军自守不足,择一处方向用兵,也可动用十余万众,但是如果是两面用兵,那么周军就难以保持。
只是现在李成栋地点的广东极其难堪,东边是福建,郑家的地盘,不说福建易守难攻,就那郑家的海军,再给李成栋两个胆量,他现在也不敢再打击福建。
孟浚随即调集了杨恩,顾炎武,及尚在金陵的几位统镇,参议昆明之变,而将会产生的变局。
而跟着李定国等闲而入昆明,悉予存恤,孙部众将皆降,唯大将杨武,王尚礼二人,率亲卫沿路而跟随孙可望。
最好的环境下,就是再等两年,一面军队构成更强的战力,一面可使国库充盈,届时孟浚便可如强秦般,横扫六合,可惜是时势所驱,容不得孟浚用两年时候来广积粮,高筑墙。
杨恩道:“秦王虽野心勃勃,然治政有方,其在昆明,朝廷几无乱命而出,今秦王兵败,晋王入主朝廷,不知其行动如何?”
跟着张献忠的离世,西军无主,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皆无统御全数西军的声望和气力,但西军余部却不能没有统帅。
刘文秀随即自请率本部三万余众,入川而战,一方口试图篡夺四川,另一方面,则是避开秦晋二王之争。
世人群情纷繁,孟浚心有所扰,他本欲在秋粮入库后,遣军攻入山东,以管束清廷,减缓姜镶的压力,可如有效兵湖广,李定国定然不会等闲罢休,届时烽火必定拖延日久。
柏永馥劝道:“大王,李定国与孙可望相斗,莫非便不是攻伐友军,其言有圣旨,谁知是真是假。”
只是到了南宁的孙可望也不安宁,王玉隆汇报孙可望,言,“安南郑氏,频频越境,承平府之崇善,左州,陀陵等地,皆被安南所据,南宁兵力不敷,仅能自守,有力驱之!”
在刘文秀率军拜别后,孙可望一面命冯双礼恪守安顺,一面大发军伍,孙可望决意亲征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