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密使[第1页/共3页]
丁魁楚呵呵一笑,随后道:“使者之言,老夫甚是欣喜,既然贵国欲撤出关内,那不知何时出发?”
而对李定国,朝臣中对其也并非非常信赖,迫在眉睫的威胁一旦消逝,李定国西贼出身的身份,天然被一些故意人所想起。
永历朝廷上高低下虽未明言,但是内心深处却不由自主的架空李定国,军事上,永历朝廷依仗西军的军将,可在处所上,各地官员从昔日对西军毕恭毕敬,到现在的阳奉阴违。
卢世恭敬的哈腰而拜,回应道:“阁老,孟浚亲临山东,威胁直隶,江南恰是空虚之时,若大明可出兵攻打江南,必将万众景从,贵国天子,亦可还都南京,为表诚意,我朝愿与大明结成盟约,世代不悔,永为兄弟之国,共伐奸贼!扫清寰宇!”
丁魁楚的意义是朝廷底子就不消担忧,孟浚集结大兵在湖广,赵用平那边就是一个偏师,如何能够真的北伐,依丁魁楚的观点,徐州,赵用平必定打不下,说不定会大败,一溃千里。
赵用平者一介秀才,军略,技艺,非其所长。以此墨客之躯,疆场之上,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孟浚之亲信,若非如此,岂能为帅!”
就在永历君臣对将来局势愈发不安之时,清廷所派之使者,终究到达了昆明城中。
丁魁楚倒是不信孟浚会干出朱温的事来,但是他也清楚的晓得,一旦大明没了,本身最好的了局,估计就是致仕回家,想当一国之首辅,那是不成能的。
在孟浚看来,李定国这类挑选很有题目,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期间,却又仿佛并没有题目,反而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这话说的,别说丁魁楚这个聪明人,就是个傻子都不信这话,清军刚入关时,说这话,或许另有人信赖,但是在杀弘光,隆武二帝后,多尔衮是甚么心机,那是一目了然。
在孟浚遣派部将北伐时,昆明朝廷内,诸臣对北伐一事,喜忧参半,喜的是现在局势,朝廷再无清军之威胁,忧的是,万一赵用平真的用兵如神,光复北京,那么将来朝廷又该如何自处。
现在朝廷与孟浚之间的气力差异已经相差甚大,且非论朝廷的旨意,郑家,李成栋二人会不会听,便是连云贵之地,想要调兵,也需李定国点头才可实施,如此局势,又如何能与孟浚相争!
可现在昆明朝廷最为关头的题目是,孙可望败走后,永历朝廷暗中将孙可望苦心建立的营庄轨制都逐步拔除了,这才是对西营的釜底抽薪。
卢世又拱手而道:“退出关外,易而,大清大明虽疆场搏杀了这么些年,但如昔日之宋辽,亦有百余年之承平乱世,只是现在我朝摄政王,对孟浚此人,深为忧愁,听闻此人称王,亦是自主,官员大将,奖惩出自一身,长此以往,怕是有白马驿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