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424章 临战(二)

第424章 临战(二)[第1页/共3页]

………………

回溯旧事,天下垂死,大王兴义军,荡群贼,仁风广被,武略超凡,每念及此,臣心悦诚服,天下转危为安,皆赖大王之英睿,黎庶咸沾雨露之惠。

随后的日子里,孟浚与诸将等人详细商讨筹划进兵线路,一边调剂计谋摆设,一边筹办大量的军用物质,孟浚已经决定了,打呆仗,每进一步,便扎坚营,各营留兵驻守,毫反面清军马队打野战。

王班头听的头大,干脆将知县关在府衙中,只是未曾想到,入夜后,李知县在桌案上留下一句遗书后,吊颈他杀。

看完信,孟浚却感到有些牙酸,百里加急送了一封吹嘘本身的信,信中最有效的实在就一句话,姜镶现在屯兵在浑源,灵丘一带。

信:“博洛出都城五万马队,但应未曾全数出关,在遵化一带,似有大量马军,部属正在告急探查。”

大王腹藏百万雄兵,志在天下,待大王挥师北伐,臣马上引兵而出灵丘,以策应大王,合力驱除鞑虏,规复国土。

周军马队现在固然还少,不过在得了淮北山东后,周军的马匹数量已经开端增加,不再是之前那般,靠缉获来勉强保持一支马队步队。

这个设法和孟浚不谋而合,没有大量的马队矫捷力量,在这平原之地上,除了步步为营外,那能玩出甚么花来。

孟浚摇点头,又拿起那封青鸾卫的密信,刘古全的密报就简朴了很多。

而跟着孟浚北伐,山东巡抚吕逢春归降,孟浚威名远扬,青鸾卫的行动也就更大,在河北,直隶一带,青鸾卫另有所顾忌,但是在河南一带,青鸾卫的行动不申明目张胆,只能说是放肆无状,仿佛视清廷的粘杆处于无物。

“拿过来”

孟浚放下公文,望着沈从文急仓促的走了出去,沉声问道:“从文,何事?”

李知县摇点头道:“汝一介匹夫,岂能懂节义,本官于顺治三年,科甲进士出身,承蒙天子之恩,治政一县,一日为清臣,毕生为清臣,此乃忠贞之节!”

孟浚故意想要考考沈从文,便问道:“那依你之见,这一战,要如何打。”

就在孟浚移师德州时,永历四年,六月旬日,归德府下,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一日之间,知县守官尽数剪辫归周。

信:“臣姜镶,伏拜大王,臣久未面呈大王,心驰南阙,未知大王克日保养如何?臣虽僻处边疆,犹怀赤子之心,日夜祈愿大王体健福安。

沈从文沉吟好久,随后才缓缓说道:“大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多尔衮藏兵于遵化,那么他就有能够兵行险招,那我们无妨反其道而行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毕竟京师就在那边,又跑不了。”

看到这,孟浚神采微动,半晌,才摇点头道:“多尔衮就这么自傲,能够在我和姜镶的两路夹攻下,还能击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