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山呼万岁[第2页/共3页]
杨恩神情冲动的说道:“自虏军入关以来,六合闭塞,煌煌神州,莫不饮恨吞声。幸赖大王仁德神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打扫胡尘,规复中原,今者,四方靖宁,民气机治,天命地点,非大王舍其谁属哉也!
王太后实在对永历决定南奔缅甸一事,内心当中并不附和,王太后虽不显于史,但其人很有聪明。
李定国率部归降,除李成栋与郑胜利所占有的闽粤之地外,长城以内,四海皆树周旗,周军放眼天下,再无敌手矣。
杨恩当即大喊道:“臣等谨遵谕令!”
而永昌城外,此次永历帝没有过分孔殷的逃遁,毕竟这一次没有敌军在后追击,永历出了城后,派人归去接上两宫太后,以及皇后太子,并将天子即将巡查缅甸的动静奉告群臣。
更何况现在不再是为了衣冠及汉家江山而战,这些西军旧部,已经不肯再为这般怯懦的天子而效死。
是以在这个大朝会上,就连钱彪这个显眼包都罕见的没说甚么惊世骇俗的话来,孟浚斜眼一瞧,钱彪一板一眼,行动和诸臣分歧,口中也喊着:“臣等恳请大王即位称帝,以安民气!”
而永历逃往缅甸一事,也已经在都城中鼓吹开来,一时候文臣武将,暗里多有密议。
看到这般环境,孟浚环顾群臣,悄悄的点点头:“民气所向,本王适应天意,不过新朝有建立,国号,官制,以及称帝的各项事件都需求筹办,不成操之过急!”
弘大的声音,直上云霄,在紫禁城中回荡。
吾愿卸甲归田,老于畎亩,只求一方安宁,为布衣百姓。恳请周王,善待吾之旧部,俾得所安。”
自从孟浚篡夺北京,节制山海关,全据北方后,就已经连续有臣子上书隐晦的劝进,但真正意义上大范围的劝进有两次,一次是武人自发劝进,一次则是路振飞等一干文臣汇集吉祥,随后上书劝进。
以王太后心中所想,现在孟浚已得天下,且其为堂堂正正摈除建奴,从微末起兵,其基业安定,又并无获得明廷的帮忙,即便孟浚为了本身的名声考虑,该当不会伤害到本身的儿子,只是儿子既然这般决定了,王太后也只能跟从而去。
知子莫若母,在王氏看来,她这个二十多岁的儿子,生于深宫当中,善于妇人之手,脾气软弱,对世事险恶完整不体味,当此天下大乱之际,需求的是强而有力,勇于拨乱归正的雄主,她的儿子,实在不具有这类本质。
孟必安频频被永历给逃出本身经心设想的杀招后,有些思疑是不是青鸾卫拉拢暗藏的人过于废料,被永历所发觉,不然的话,如何会持续两次在青鸾卫脱手之前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