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622章 死谏

第622章 死谏[第2页/共3页]

而这也是因为孟浚担忧杨忠良在松江权势大,且上高低下的官吏都牵涉此中,孟浚也是担忧时候拖的久了,会对松江府的百姓,以及商税形成影响。

陛下贵为天子,身负天下之重责,一举一动,皆为后代表率。今如此行事,后代子孙若效仿之,随便踩踏,则国度法纪必将荡然无存,法纪既毁,国将何故为国?

若陛下能听臣谏言,改弦更张,则臣虽死无憾,若陛下执意不听,杀臣亦不过量一具棺木罢了,然陛下之失,乃天下之失,更是后代之祸也!”

在杨恩上了自辫疏后,孟浚并未答复,对杨恩,孟浚筹算南巡结束后,回到京师再做措置。

只是孟浚的复书刚送出不久,京中官员的劝戒奏疏便如雪片般飞递至金陵,孟浚耐着性子看一圈,越看那是越恼火,这帮人,好不轻易逮着本身的一个弊端,便抓住不放。

在很多臣子的心中,天子措置官员的法度不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天子对臣子的措置,有些严苛了,这一次因杨忠良而落马的官员就超越了三百多人。

陛下调兵强行抓拿松江官吏,此乃绕过朝廷正轨,此举令百官惶惑,不知将来是否有一天,雄师突入府衙,缉拿百官,百官不知是否该以朝廷法度而行事,长此以往,必将使臣职不明,高低相疑。

孟浚先是让青鸾卫汇集证据,再命金陵随驾的三法司官员停止审判,只是在松江府官吏的抓捕上,法度上有些不当。

至于笔墨狱,乾朝是一次都未曾有过,是以,天子在松江干的事,传到京师后,百官先是震惊,随后很多人开端争相上疏,劝戒天子。

只是事已经做下了,孟浚回顾此事的颠末,调兵或许也是因为本身分开了宫禁,心中有些不安,只要军队在身边,才气让孟浚放心,而抓捕松江各级官吏,也有效军队最为快速,最为好用的身分。

臣非不惧死,实不忍见陛下误入歧途,更不忍见天下动乱,臣惟愿陛下幡然悔过,回归正道,以朝廷法度为本,以天下百姓为念。

天子的行动,就比如是绕过朝廷,以军队强行打扫宦海,如同唐末五代之乱世行动。

君者,万民之主也,任务之重,臣为言官,若沉默不语,有负陛下厚恩,更愧为言官之责,是以披肝沥胆,搏命上疏。

孟浚气的急令青鸾卫,赶赴京师,节制住这个严雄图,把他先关进青鸾卫的缧绁,等本身回京后,再做措置。

但是随即松江一案愈演愈烈,杨恩没有收到天子的旨意,他深思很久,决定上疏劝戒天子,杨忠良犯法,该如何判,他不会出言,唯有措置杨忠良的过程,杨恩深感如此行事,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