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万户庄风土志[第1页/共2页]
琅嬛福地不知甚么时候也点亮了一盏灯,灯旁站着一名柔弱的少女,时而背着身子在清算书架,时而侧坐着吟诵一番,灯光映托着她妙目含烟,这无疑是个斑斓的少女。
稍稍翻阅几页,便发明墨老行文详确,辞藻美好,于这部史志是下了苦工的。
午后未时的落雪天,藏书楼的光芒暗淡极了。
《风土志》开篇便是黄氏庄主元阳公率部曲千里南渡,初聚居于涵村后埠一带,越数年,帮手前朝朝廷剿除太湖水匪白头军,被前朝封为太湖水军万户,因庄户人丁滋长过快,于缥缈峰下新建坞堡,黄氏一族遂世代居于万户庄。
王恒不由自主向站起来,向西走了几步,来到琅嬛福地窗前,那少女头也没抬,还是捧着一本书卷看得入迷。
柳大请王恒官帽椅上落座,此不时候尚早,因天雪无光,为防王恒目力不及,柳大体贴肠址亮一盏琉璃灯盏。
王恒思潮起伏,心道若不是本身晓得一些首尾,可不就信了这风土志,可见,汗青任人打扮,尽信书不如无书。
柳大从天字号书厨上格搬下来一个大箱子,殷勤道:“《洞庭西山万户庄风土志》就在这里了,公子爷请随便,倘若需求别的甚么书,尽管喊老儿来服侍。”
柳大松了一口气,道:“公子爷来得刚巧,墨老批阅三载,增删无数次的《洞庭西山万户庄风土志》上半年将将付梓,现在墨油喷香放在二楼,公子爷请跟老夫上楼去看看。”
《洞庭西山万户庄风土志》说明编者为姑苏府庠生柳墨村,想来就是柳大口中墨老。
王恒怀着无穷遐思朝前走去,画廊绝顶是闲云楼正楼,正楼进深很阔,除了右边楼梯间外,全部楼面为一大通间。
墨老由黄氏先人礼聘来修志,前辈初创人只提及元阳公一人,也是不敷为奇的。
“哦,公子爷不是来拜见墨老的,那么,不晓得公子爷要找哪方面的书呢?”柳大问道。
王恒到此闲云楼,只是搜索线索,并没有抱着详细的目标,他反应甚快,墨老不知是甚么人,但必然是管着这闲云楼的庄中名流,笑道:“贵府在洞庭西山繁衍生息,又且财路广进,我书院门生一贯推许经世致用的学问,想找一些关于贵府的史志。”
王恒微微点头,柳大行动轻巧地走开,眨眼间不见踪迹了。
王恒坐在洞天福地这一间的入口处,朝西一眺,琅嬛福地中的气象瞧得清清楚楚。
东楼带路的小厮赶紧道:“柳大,这位王七公子是东楼的高朋,下雪困在庄子里,要寻几本书消遣。”
更何况,大雪气候,起码要穿上棉皮袄裙才合适,这少女穿得如此薄弱,倒像是身处春秋之际。
万户庄中有这等学问的老秀才,若非庄子里不承平,黄云台那里还用外出上书院,由此,王恒又发一番感慨,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