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赶路[第1页/共2页]
有个穿长衫的老先生,开口一口苏白:“诸位看官,姑苏府吴江县出了一桩奇案,姨太太淫奔丧命,三文钱小隙奇冤。”
王恒学问稀松,作诗更是差能人意,勉强交了两期《咏荷》《咏红菱》,算算日子已是八月初八,便跟朱夫人告了几日假,同小才去云间县吃喜酒去也。
小才偷偷笑道:“这平话先生甚是滑头。”
小才备的贺礼是两匹上好湖绸,王恒的贺礼是一幅镇湖苏绣。
因是出远门,让王家船夫天蒙蒙亮就出发,州桥河埠头动身,从幽深苍碧的致和塘,摇到水面开阔的盐铁塘。
这位老先生看模样是个平话先生,三言两语勾起了一船人的猎奇。
长幼爷们烫一壶绍兴老酒,唱唱耘秧山歌,是很适意的活动。
世人便道:“吴江奇案,说来听听。”
小才点头道:“王三老爷也不非常老,合法丁壮,莫非就此困在家中。”
王恒蹙眉道:“现下他脱了官袍不久,身上另有着官气,天然是不轻易,时候久了,姿势放低,总另有他的差事。”
喜好大明鹤来堂佚案录请大师保藏:大明鹤来堂佚案录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王恒与小才上船得早,各自占了个坐位,厥后的人,挤得一双脚都悬空着。
在村中打谷场上搭了棚,再请村庄善烹调的妇人来相帮,席面上六个冷盆,三汤三炒是必须的,跟喜宴的辨别只是少了一道寄意着甜甜美蜜的八宝饭。
长夏风日清。
盐铁塘颠末新丰市,向南迤逶迤而去,在黄渡汇入吴淞江。
那老先生捋了捋髯毛,笑道:“这吴江奇案,官府还在审理,待我问清楚了,再说与诸位听。”
辰玉公子点明王恒是荫监,不必很在时文上勤奋,去了南监应酬必定多,第一要务是学作诗,纵不能一口气吃成瘦子,学成一个才子,也要格律不差,文辞通畅,用典含蓄。
近傍晚的天光,归人仓促,渡船上挤满了人。
这十几日大鱼大肉,小才吃的油反(吴语),清平淡淡地喝了两天粥才养返来,他道:“朱夫人调令一大师子这很多财产,当真不轻易,王三老爷现在赋闲在家,摒挡田产,官面来往派他是再合适不过的。”
辰玉公子自华亭回府,知七郎从书院返来,预备着玄月里去南京国子监坐监,上门来指导了王恒一番。
王恒代表辰玉大兄赶往分歧的村庄,连吃了三天,小才作为长随,分担了一些敬酒的差事,吃讲祈的典礼才美满结束。
吴江县与云间县是邻县,来往极密切的。
世人纷繁让出一块空地,老先生的屁股很快,顿时坐了下来。
辰玉公子随身带着他少年时读过的王维摩的五律诗,李太白的七绝,老杜的七律,让王恒细细读了,七日交一首诗去南园别业给他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