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家市[第3页/共3页]
他朝前张望,见前面是一座尼姑庵,“怪道来的都是女的,这都是尼姑庵里出来的,看来明天必然要大发亨通。”
棠梨院里的登云班没了主心骨,数旬日工夫少掉了好些人。
妇人们又轰笑起来。
月亭吃惊道:“如何又牵涉到孙举人了,乡绅人家这能行吗?”
三人走了一起,也不晓得要在那里卖艺,见石板路转角处有一棵庞大的银杏树,树下好大一块空位,人来人往络绎不断。三人大喜,可不就是这里了。
一盏茶尽,待要进村,略一思考,王恒取出十文钱,对店伴计道:“好生喂马,日暮之前必定来取回马车。”
有个插着根银簪的小媳妇猜疑地望着三人,道:“孙老爷是读书人家,流派再端谨不过的。”
王才迩来喉咙开端变声,公鸭嗓怪声怪调的。
村落小户的妇人管束甚少,江南耕织传统,贩子妇人织布绣花多少有些银钱支出,纵买个三瓜俩枣,手头也算是活络的。
王恒载上小才和月亭,一阵风似的出了城朝北飞奔,月亭问道:“我们今儿是要去那里?”
登云班的戏服都是姑苏城里的名店吉利春定做的,做工精美代价不菲,大红大绿色彩浓烈得很,月亭带来这几身可太刺眼了,王恒帮他挑了件白绸绣梅花的襕衫,戴上方巾,扮作少年墨客,在南曲里叫做巾生。
王恒道:“三家市,去伯父大人蒙师的宗子孙举人家,去刺探刺探他们家的女眷。”
月亭道:“那得你给我报个曲牌。”
因而摇点头,也不说甚么,便去了棠梨院找月亭。
王恒朝观众拱拱手,道:“乡亲们,本日演出结束,下次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