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凌烟志 - 第167章 浩州血战,唐军退守绛州

第167章 浩州血战,唐军退守绛州[第2页/共2页]

直至李世民率玄甲军出龙门渡,方逆转计谋颓势,此乃后话,我们在前面章节中将详细报告。

澄泥砚,这一以汾河古河道澄泥为质料制作而成的砚台,早在唐朝便被列为贡品,独具的“贮墨不耗、积墨不腐”特性,引得历代文人骚报酬之倾慕。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至十仲春十七日,宋金刚命工兵在城墙下掘隧道攻破了南门,唐朝守军巷战三日夜后,仅余两千残兵突围退至绛州。

喜好大唐凌烟志请大师保藏:大唐凌烟志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李仲文亲执火把扑灭燧台,红色烽火沿吕梁山脊烽燧体系直抵三百里外的长安。当时唐军守城东西包含三百具伏远弩与五十架抛石机,但是因粮道被敌军堵截,"矢石垂尽,士卒日蚀一餐"。

龙兴寺寺内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宋朝重修时塔顶屡现“腾烟异象”,现存高42米的十三级浮图,塔身唐朝线刻佛像与宋金砖雕仍清楚可辨。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赤色拂晓,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乱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体味天下各地古古人文地理。

唐初绛州是本日山西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坐落在汾河下流临汾盆地西南边沿。这座古称“绛州”的千年古城,自隋开皇三年(583年)建县以来,已有1400余年汗青沉淀。唐朝时,绛州位列天下七大名州,享有“七朝古都、中原名城”之誉,其表里江山的险要阵势与贯穿南北的漕运关键职位,曾为中原王朝的军事重镇与经济命脉。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等候您在章节批评区,分享独到汗青观,推演汗青谜题,交换浏览感悟,让我们共同扒开千年迷雾,看望那些被光阴尘封的本相。

刘武周在获得突厥始毕可汗的军事援助后,令前锋大将宋金刚率突厥精骑万报酬前导,自马邑(今山西朔州)沿汾河谷地冲破冰封的汾水支流。攻陷介州后,其军"乘胜围浩州,日夜急攻",以三十架云梯轮番打击西南城墙,更以十丈攻城槌连破三重瓮城。

这座控扼汾河谷地的军事重镇,现在城堞上飘零的唐字大旗在凛冽北风中猎猎作响,自三个月前介州沦陷,浩州便成为李唐王朝在河东最后的堡垒。浩州刺史刘赡恪守抵抗,唐高祖族侄李仲文也率军达到声援,与其共同死守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