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谁有好故事[第2页/共3页]
来至巷口,却见平时熟悉的李三喜滋滋地捧着个竹筒,胳膊还上挂着一只渗着油迹的干荷叶包,走得一摇三晃,不时把嘴凑到竹筒口啜两口,嘴角犹挂着一条湿亮亮的水迹。
大堂里平素错落摆放的数十张桌椅被尽数推到一边,只厅堂正中摆着一张书案、一条长凳。
这一日他按按腹内空空的无下落,家中院内再无能下嘴的可寻,连老鼠比来都不甚来,一时不免有些愁。这眼下里也未思寻着生钱的来路,总不能饿死!他砸吧两下空嘴,在光亮溜溜的屋里转悠了两圈,去床底翻出一件月前换下的夹袄。
那是桂花胡同的张婆子,埋头的跑家串户,向来凭巧嘴的本领讨后宅妇人欢乐,卖些头油绢花讨糊口,想必是在哪家见闻来的古,合了买前人的情意,换得了这银子。
前街的王五正结束了一个“荷花仙女义助流浪墨客”的故事,方才从长凳上起家,拱手谢了书案后的一名青衣公子。
那位公子看起来二十出头,漂亮英挺,一身青衣,倒不似普通书院里公子那般白嫩文弱,一双眼睛特别湛然有神,年纪不大却显得极其沉稳。只可惜,约莫是寒窗苦读得狠了,眉心略有竖纹,鬓边已有几丝霜色。他对着韩二浅笑点了点头,乌黑的眉头一伸展开,顿时少了几分寂然苦衷,满面温暖之意,当真是令人如沐东风。
李三实在诚人!
酒楼两旁街边还坐了一溜人,或托腮,或挠头,个个在冥思苦想。
当年的圆脸儿采珠小宫女已经长成很有福相的大掌事宫女。
但是,即便天子保重、酒保经心,采珠更是恨不得不眠不休地办理顾问,终不能令公主的身材安康起来。名为“兕子”的小公主,并未如犀牛那般结实,实际上肥胖得如一根秋后的荷叶梗子,且又经常多病,实在令身边人揪心。
寒尽气暖,这夹袄是再不消上身了。眼瞅着袄子领口还缀了两块好羊皮,韩二非常对劲地点点头:总偿还是有些家底!遂将那夹袄挑在肩上,晃着两个膀子,筹办往当铺去当了,好换两个钱使。
暂不表大明宫内事,且来看长安街头人。
“你也去!那边市口的妙香楼,有个公子在拿酒食买古哩!已经有两日了,你怎的还不晓得?说是家中老母喜好话本子,又爱那荷花,这公子为尽孝,特地包了妙香楼,只收那与荷花相干的逸闻奇闻。
喜好清都仙缘请大师保藏:清都仙缘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兕子公主知采珠至心疼爱,对这位爱兕子又爱美食的姑姑也非常迷恋。采珠怜惜公主生来体弱,又遭丧母,也不知暗里操碎了多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