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再来[第1页/共3页]
再看款署“乾隆壬午春季,板桥郑燮写于潍县署中”。
说着,她翻开阿谁精美的小盒子,将鼻烟壶放到桌上。
刘姐听了,嘴角微微上扬,暴露一丝淡淡的浅笑,那笑容里,仿佛早就晓得这个结论,她语气安静地问道:“那这幅画值多少钱?”
“另有此人物脸部的描画,显得很机器,衣纹线条也生硬呆板,这些都是晚清民初仿品的典范特性。”
“别的,这款识,誊写得过于拘束,和标准的官窑款比拟,差异非常较着。”
说着,他指着鼻烟壶上的珐琅彩料,持续解释道:“再瞧这珐琅彩料,色彩过于素净亮丽,贫乏真品那种温润温和的玻璃质感。”
但是,王景行很快就发明了端倪。
壶身两面开光,内里绘着西洋母子图,背景是巴洛克式修建,色采素净夺目,颈部还装潢着缠枝花草,底书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
她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刘姐刚才进店时的模样,“并且啊,她走进店里,戴着个大墨镜,遮了半张脸,左顾右盼的,那鬼鬼祟祟的劲儿,仿佛恐怕被别人发明,我瞧着内心直发毛,您说,她该不会是小偷吧?另有她拿来的阿谁瓷盘,别是赃物啊!”
谁能想到,仅仅一个礼拜后,刘姐的身影再度呈现在古玩店门口。
蔡韵韵微微皱着眉,回想着刚才的场景,说道:“您瞧她那模样,看我们店里的古玩,眼神里满是陌生,一点里手的感受都没有,如何看都不像个保藏家。”
刘姐听了,脸上的神情还是安静,只是说道:“啊,本来是仿品啊。我还觉得能值很多钱呢。那这代价还能再高点吗?”
听老板这么说,蔡韵韵也没话说,归正买卖已经完了,今后也不会有交集。
这鼻烟壶高6.8厘米,呈扁瓶形,细颈阔腹,铜胎画珐琅工艺。
法笔力雄浑大气,又不失灵动之美,结体欹侧多变,充满了郑板桥自创“六分半书”的奇特魅力。
“您如果想脱手,这个代价在市场上是比较合适的。”
王景行笑着说道:“好嘞,刘姐。我们这就办手续,我顿时给您转账。今后您如果另有别的好物件,还来找我就行。”
跟着画卷展开,王景行的眼睛刹时亮了起来,脱口而出:“竟然是郑板桥的《墨竹图》立轴!”
画的上方,题有一首诗:“一枝瘦竹傲风霜,不学群芳斗艳妆。老干横生六合气,任他桃李闹春光。”
接着,他开启透视,细心察看墨色,只见墨色沉厚均匀,深切纸背,毫无后加笔墨的陈迹,明显是历经光阴沉淀的成果。
王景行放动手中正在擦拭的古玩摆件,接过刘姐递来的东西。
他悄悄敲了敲鼻烟壶,仰仗多年把玩古玩堆集的手感,感受着胎体的重量,说道:“刘姐,这个鼻烟壶是后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