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暗流涌动[第2页/共3页]
张献忠的决策是对的,只是局势瞬息万变,岂是一个凡人把控的。
大顺军一样兵分三路。
再进军四川,还是北上陕西、河南之地,任由张献忠挑选。
只是被谋士王国麟劝住,让张献忠静观其变。
但张献忠信命。他能从一个草泽,到现在的成绩,仿佛是老天的眷顾。
南边的王成虽建立大明国,又没北上的意向,猜想是衷于外洋南洋之地。
这出乎张献忠的预感。就是几十万头猪,一个月也抓不完。
反观北疆则是风风火火,大有大顺军取明朝,而代之的意义。
只要摸清其他两路意向,知己知彼方才稳妥……
只怕还不等击败孙可望,张献忠又带人杀来,到时就难以应对。
在秦良玉等人的商讨下,终究决定以静制动。先摸清张献忠的企图,在决定是主动反击,还是被动戍守……
一起马队在前,卖力劝降沿路州县。
听了秦翼明的阐发,常威等人这才豁然。
秦良玉也不答话,只是看向秦翼明。
说来也是张献忠,临时窜改了主张。
又缝老婆的红杏出墙,气愤的李自成,弄出了性命官司……
听了王国麟的阐发,张献忠也怦然心动。
几天以后,王成还不放心。又带着麒麟二师亲往四川,会一会汗青留名的张献忠……
到时再出兵四川,定会事半功倍。
以现在的科技程度,没人能够的第一时候,把握精准动静。
秦翼明会心,坦言和常威想到一起了,只是和秦良玉略微商讨,又否定了这个战略。
一起路程何止千里,按着路程就是走,也要一个多月,何况沿途的城镇驻守官军。
本要展开大战的石柱,也默契的消停下来,两边都没有主动反击的意义……
沿路的官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不战而降。
秦良玉认理不认亲,让一世人非常佩服。
喜好明末之我若为王请大师保藏:明末之我若为王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秦良玉的声望和职位,在石柱是无可替代。
孙可望带着右路军,本就做做模样佯装进犯石柱,为了等候张献忠的到来。
又或者是局势已去,沿途的明人官军不但没有抵当,反而向着大顺军投降。
在入川之前,张献忠一向重视大顺军的意向。
兵马越聚越多,李自成恨不得直接攻入北都城,取明朝而代之。
起兵以来十余年,李自成几起几落。
只是短短几句话,就消弭马祥林的兵权,让秦翼明朝理。
李自成和明朝官军,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境地。
就算大顺军包抄北直隶,可否攻入城内,这是两回事。毕竟明朝官军另有百万,天下勤王兵马纷繁前去北直隶。
大顺军经陕西过山西,直取北直隶。
王本钱想在这个时候,拿下南直隶,同一长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