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北京城破[第2页/共3页]
骆养性这一句问话,让杜勋久久没法回神,还是机器的点点头。
他身上的污点,跟他的才调一样,伴随了他的平生,他抹都抹不掉!
守城官兵就大开城门,让大顺军大摇大摆进了北都城。
崇祯十六年,呈现大面积的干旱。
翌日,天还未亮。
只是现在的崇祯,自觉标走在熟谙的宫殿,身后也只要王承恩。看着混乱的皇宫,在崇祯眼里如同过眼云烟……
仿佛预示着,明王朝到了最后时候……
“我们护你出城,你向闯王传的信……”
只是这道圣旨,还没收回皇宫。
若不是曹化淳,或许松锦大战的结局,会是另一个走向。
到了第二天,一身戎装的李自成,呈现在太和殿
“皇上!早作筹办。”
其他一众官员,杜勋也认得大半,就是皇亲国戚也有很多。
杜勋仓猝逃离紫禁城,却又被人绑走了。
当天夜里,李自成开端筹办攻城。
崇祯当上天子后,曹化淳的好日子也来了!被崇祯委以重担!
天气俄然大变,本来阴沉的天空,不到一刻就黄沙满天、大风裹挟着寒雨和冰雹,一下一下砸在紫禁城冰冷的空中上。
到现在崇祯才认识到,诸大臣能够做亡国之臣,他能做亡国之君吗?
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司礼秉笔寺人,兼任东厂提督,京营总提督曹化淳。
两个月之前,崇祯想迁都南直隶。一众文武大臣不允,各种来由推委。
最后一次向天下公布圣旨:停止加派军饷,赦免除李自成以外的全数造反者,有活捉李自成来献的,马上封侯。
是速战持久了,只是一败再败。
崇祯无法,只得叫过三个儿子,亲身为他们穿上布衣的衣服,嘱托他们从速逃窜。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的发小、好基友,一个另类寺人曹化淳,在大明身故存亡的时候,要背刺崇祯了。
猛的一声,崇祯再也绷不住,当场大哭起来。边哭边骂:“都是诸臣害的朕,到明天这个境地啊!”
卖力守城的李国桢,敏捷赶往皇宫。将大顺军入城的动静,奉告给崇祯,让其早做筹办。
本想记着每小我的模样,只是看着世人眼中的泪痕,和一脸无助的模样。崇祯不想,或者是不敢再看。背过身去,任凭如何压抑,眼泪不受节制的流下……
自崇祯即位以来,天灾天灾不竭。
本觉得在灾害逃的杜勋,却看到一群老熟人。
俄然的变故,仿佛表示崇祯即位一来,就是多难多难。也将崇祯最后一道圣旨,堙灭的紫禁城内。
不知不觉,崇祯黯然回到后宫。
大顺军的使者杜勋,本身的贴身近侍,崇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只是此时,悔之晚矣!